2007年3月23日 星期五

從南湖大山山難,淺談失溫急救

相片為空勤總隊在雪山東峰下停機坪,實施高山救護之實況

救援南湖大山山難 宜縣搜救部隊挺進
更新日期:2007/03/20 13:30
來自台中的1支4人登山隊,在攀登南湖大山途中發生山難,領隊賴杉杰已經罹難,還有2名隊員失溫,1名隊員眼睛不適。宜蘭縣消防局今天早上據報後,指派地面搜救部隊上山協助救援。目前,3名登山隊員都在「南湖山莊」附近待援,消防署曾經在今天上午指派直昇機前往,但因雲層太厚,被迫返航。

宜蘭縣消防局研判,從宜蘭縣思源埡口上山的地面搜救部隊距離「南湖山莊」最近,不過,腳程再快也要一天半才能抵達山莊,將視天候再爭取直昇機飛航救援。

對於這支在南湖大山山區發生山難,並已有1人死亡的登山隊,宜蘭縣消防局上午緊急召募2支地面搜救部隊,分頭朝南湖山莊挺進,希望結合直昇機空中救護,給予受困者及時救援。

南湖大山山難受傷人員 海鷗直昇機載下山
更新日期:2007/03/21 09:12
(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二十一日電)昨天傳出的攀登南湖大山山難事件,四名受傷人員及失溫死亡的賴杉杰遺體,今天清晨由海鷗直昇機載送下山,上午八時許降落豐原市縣立體育場,轉往衛生署豐原醫院治療中。

消防局說,海鷗直昇機是於今天上午六時十二分從嘉義縣水上機場起飛,飛往在南湖山莊工寮待援的這四名受傷人員,將他們載運下山。

這支四人的登山隊伍,包括:領隊賴杉杰(四十八歲、失溫死亡),隊員丁清俊(四十七歲、雙眼紅腫發炎視力幾近零、失溫及高山症),周美珠(女,三十七歲、體力不支),何信炎(三十八歲)。

這起山難事件會傳出,是因為另一支登山隊的童冠閔(三十歲),昨天清晨七時恰好到達南湖山屋,遇到熟識的周美珠等人求救。

童冠閔登上高處打電話向台中縣登山會求援,台中縣消防局輾轉接獲通報,啟動國家搜救中心等單位派直昇機及人員上山搶救;昨天因為山區氣候惡劣,直昇機三度抵達救援點上空,但能見度差又有亂流,救援任務被迫取消。

賴杉杰等四人日前向太魯閣國家公園申請入園許可,十七日下午一時,從宜蘭與台中縣交界的思源啞口入山,預定以七天時間攀登台灣第四高峰三千七百四十公尺的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廿三日返思源啞口。

他們登山後第二天即遇大雪,第三天硬撐到南湖山莊宿營,沒想到賴杉杰昨天一早不醒,疑因失溫死亡。至於其他人的傷勢,現在正由豐原醫院積極醫療中。960321

引自登山補給站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MessageID=55264
輕裝攻頂時, 雨衣外套, 還是不可少.

丁清俊看著冰冷摯友 自責難過

【聯合晚報/記者張明慧、游振昇/中縣報導】 2007.03.21 03:06 pm

 
海鷗直昇機今天上午將受困南湖大山雪地人員救下山,重返平地確定已安全,三人抱頭痛哭,只是看到一起登山的賴杉杰已全身冰冷,難過得直喊「怎麼會這樣」!

三人被送到豐原醫院急診室,除丁清俊因免疫力降低眼部感染虹彩炎,女子周美珠曾摔倒手部受傷,幾乎都無大礙。

一起登山的童冠閔說,19日要出發攀登馬比杉山,天候還非常好,大家才會脫下重裝備,只輕裝攻頂,那知天氣驟變,下山到4、5點時刮起風雪,天氣轉變是造成受困傷亡的主因。

童冠閔說,當時擔任領隊的賴杉杰已經有失溫現象,由丁清俊與周美珠陪伴下山,他年輕、體力較好,先行下到南湖山屋煮熱開水準備,並碰到當時在山屋附近的陳秀珍,但左等、右等都等不到人,覺得奇怪,再上山尋找時已發生憾事。

「從來沒有那麼害怕過!」同行的隊員們想到當時的情景,都不禁失聲痛哭。童冠閔說,找到在雪地的三人,賴杉杰已因失溫過久,沒有心跳,全身凍得像冰塊已經死亡,丁清俊抱著他試圖以體溫協助取暖,周美珠也在雪地裡點燃瓦斯燈,但已沒有用。

童冠閔也曾試著揹負賴杉杰屍體下山,但雪地寸步難行,最後只能先將賴安置在鞍部,看著同行友人卻無法一起回來,三人都很自責。

南湖大山山區,是全台灣降雪最多,積雪最深的山區,
我不曉得這位領隊,當初遇降大雪時,怎麼會作出這種決定?應該是在攻頂過程中,遇上激烈天氣變化.
我們不是當事者,也無權作任何批評,但就事論事,這是一個用寶貴生命換取而來的機會教育,
實在應該好好的把它放在自己的腦海中,引以為誡.改天如果遇到了相同的狀況,別再犯下相同的錯誤.

=============================================================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2&Process=Group

有人問我失溫怎麼辦
我想這要從怎麼避免失溫開始談起

穿著 應該遵從三層衣之著法 讓體熱及衣著保持適度的均衡循環
喝酒 當然要避免 晚間所有讓毛細孔擴張之飲料均應避免飲用
低溫下的環境尤其台灣地處亞熱帶之海島 早晚溫差大 風寒效應明顯
一片雲來遮住陽光就可立即氣溫下降十度 怎能不小心呢
山中密林濕氣重 若逢雨後更是有如冰庫般 無時無刻不在吸收你的體熱
千萬別把風衣或羽毛背心當雨衣使用 這種人卻出奇的多 真是怪哉

失溫了 怎麼辦 當然是真正失溫的情況下囉
把全身濕透的衣褲全部除去 把身體擦乾 換上乾衣服保暖
不然 再不濟事 用雨衣包著也好 穿上雨衣再把頭燈或小型營燈置入雨衣內
讓熱氣烘暖身體保命
千萬不可睡著 睡著時全身機能均下降 危險就更容易來臨
葡萄乾是單醣容易吸收 就吃葡萄乾吧
接下來才去思考煮熱食之類
所以我很反對獨行山中 這些後續過程可由同伴幫忙加速完成
總之 當年失溫的經驗告訴我 
身體劇烈發抖時就是失溫的開始
決對不可在自己腦筋放空之前停止自救

願此點小小心得與山友們分享
願您平安                       發表人 sumshow(三少)
 
=======================================================
  人體的中心體溫低於攝氏36度c,就是低體溫,根據臨床症狀來判斷低體溫的嚴重性,一般而言,病患的體溫若在32度c以上,身體仍保有對抗低溫的反應,會有顫抖(以增加熱能製造),心跳加快,血壓昇高,代謝速率增加(以增加身體產熱).當體溫降至30~32度c時,顫抖能力消失,身體代謝速率漸減慢,心跳減慢,血壓降低;如果體溫低於30度c時,心跳愈來愈慢,脈搏逐漸微弱至不易察覺,此時病患起來就像死亡一般.
 
導致失溫的原因:
衣物寒濕、體表風冷、飢餓、疲勞、年老體弱。

失溫的症狀:
感覺寒冷,四肢冰冷,持續發抖,臉色蒼白,記憶減退,
語言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應遲鈍,性情改變或失去理智
脈搏減緩,失去意識,嗜睡。

參考溫度:
40度-推薦的回溫體溫
37度-正常
35度-有失溫症兆,發抖。
33度-嚴重,意識模糊。
30度-無針刺感覺意識
28度——死亡
危機處理:
(推薦記住兩個字即可避免失溫——勤快
                                        勤快一點,熱了——脫!冷了——加!濕了——換!)
(1)、保持體力,停止活動或者緊急紮營,不斷進食高熱量食物。
(2)、脫離低溫惡劣環境,及時脫下寒濕衣物,更換保暖溫暖衣物。
(3)、防止繼續失溫,協助重獲體溫,進食熱糖水。
(4)、保持清醒,給予熱食,平臥往睡袋裡放熱水瓶或者施救者體溫傳導。
(5)、意識迷糊,狀態嚴重者,採用40度溫水浸泡。
(6)、失去意識,人工呼吸,40度以下溫水從肛門大腸灌洗方式直接中心回溫。
(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寒 冬 防 範 凍 傷、失 溫 雙 害 有 撇 步 

『如何防止它』
攜帶足夠的禦寒溼衣物,盡量減低身體直接暴露於空氣的程度,以防失溫、凍傷。
『防範之裝備』
禦寒衣物、風衣、雨衣、手套、圍巾、毛帽、帽子、熱水瓶、護唇膏、懷爐。
『凍傷的原因』
因長時間暴露在冰冷或惡劣的氣候環境中,或接觸冰雪,而產生皮膚
或皮下組織凍結傷害,常見於手指、腳趾、耳朵、鼻子等身體循環系統的末端。
『凍傷的症狀』
患處會刺痛並逐漸有發麻、皮膚僵硬感,呈現蒼白或有藍色斑點,移動困難或遲鈍。
『凍傷急救法』
(1)慢慢溫暖患處,以防止深層組織繼續遭到破壞。
(2)將患者移往溫暖處,脫下傷處的衣物及束縛物(如戒指、手錶)。
(3)用皮膚對皮膚的傳熱方式溫暖患處,或以溫水將患處浸入其中。
(4)凍傷的若為耳鼻或臉,可用溫毛巾覆蓋,先讓傷者適溫,再再慢慢升高水溫。
(5)如果在1小時內己恢復血色及感覺,即可停止「加溫」的急救動作。
(6)抬高患處可以減輕腫痛。
(7)以紗布三角巾或軟質衣物包裹或輕蓋患部。
(8)除非必要儘可能不要弄破水泡或塗抹藥物。
(9)不可磨擦或按摩患處,更不可以輻射熱使患處溫暖。
(10)溫暖後的患處不宜再暴露於寒冷中,更不可再度快速用患處。
(11)凍傷可能伴隨失溫現象,急救時應先處理後者,若真的很嚴重仍需盡速就醫。


『失溫的原因』
海拔愈高、氣候變化愈大、缺乏適當的保暖設備,或長期暴露在低溫環境下,尤其是精疲力盡、衣物潮濕時更會產生體溫下降。體溫降到攝氏35度以下時即為失溫狀態。

『失溫的症狀』
感覺寒冷、皮膚蒼白、四肢冰冷、劇烈而無法控制的顫抖、言語開始含糊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應遲鈍、性情改變或甚至失去理性、脈搏減緩、失去意識等。一旦進入失溫狀況,可能在數小時之內死亡,嚴重者可能心跳極慢,呼吸細微,即使呼吸及心跳停止,也不可認定患者已死亡,應立即施以急救處理。

『失溫急救法』
(1)防止患者繼續失溫,應立即協助患者獲得正常體溫,將患者移往溫暖處。
(2)脫掉潮濕冰冷的衣物,並以溫暖的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輕柔的處理失溫的病患.(以上1,2項是被動回溫)。
(3)若患者意識清醒可喝些甜而熱的飲料,若已不省人事則讓他以復原姿勢躺著,維持呼吸道暢通,需時時注意其生命徵象之機轉(檢查有無意識,呼吸心跳脈搏,血壓膚色及體溫回升狀況),保持給予回溫。
(4)可給患者熱水瓶或施救者以自身體溫傳導(可以兩人或三人共臥,身體貼緊失溫病患共享體溫),防止患者體溫再度下降。更積極的作法是使用熱水袋,電毯,烤燈及泡熱水浴等主動體外回溫
(5)不可給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勵患者作運動。
(6)若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應展開心肺復甦術,並盡快送醫急救。
(7)主動體內回溫的作法是使用溫的靜脈輸液及吸入溫暖的氧氣. 
 
 


 


5 則留言:

  1. 好久沒有真正的上山了
    不過只要看到山裡發生的事情,總是格外的關心
    每個事件發生總是有它當時的因素
    上山,還是小心一點
    該帶的,不要輕忽,該勤快些的,不要省略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天氣從來不曾惹禍,惹禍的都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人。

      山上本來就是會有風霜雨雪而且四季分明,登山沒有永遠是太陽普照的好日子,
      多次運氣好不代表有正確的經驗,爬百岳,最擔心的就是氣候多變,詭譎難測
      但是無知的魯莾往往讓人勇往直前什麼都不驚,直到出事了還在問為什麼,
      真的是要好好檢討,記取前人教訓才是。

      刪除
  2. 看見這篇文...心裡好感傷...
    加上你給wse的回覆...我像是那種不懂天高地厚的類型 :P

    只想看見心理夢想的美景....卻忘記爬上山的人很辛苦....
     
     

    回覆刪除
    回覆
    1. 爬山,還是循序漸進的好.
      先有良好的體力基礎,再從爬小山中去獲得更多的實務經驗,
      有機會再從大眾化路線入門.
      不然有空時,爬爬合歡山的群峰,這裡有百岳的風情,卻不用承擔太多風險,
      自己試看看吧.加油喔 =D>

      刪除
  3. 習慣叫您隊長的我(榮芳):
    看到這文章,自己也有很多feeling,因為登山是您帶我們進入的,雖然我很久沒登了,但是還是有很多登山的回憶。
    而且我是修飛機的,看到我以前部隊的飛機更是有feeling,有空多寄信給我公司信箱哦~~
    denwu@email.tna.com.tw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