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糖廠的中山路圍牆歷經一連串的改造之後,
以全新的面貎向世人宣告台灣糖業唯二現役糖廠的轉型,
已經悄悄開始了.
元月回到了虎尾,
除了觀察與拍攝五分車的運行之外,
最想看的就是蒸機332的現況.
虎尾驛.com 「虎溪躍渡」
溪名虎尾惕臨深,履險爭先有戒心。
舟子知津肩荖葉,行人問渡指楓林。
冬流水凅頻躍馬,春水沙平偶集禽。
一葦濟川齊躍足,漁歌高唱各南首。
沿著中山路的平交道,往糖廠大門方向漫步,
一路上在人行道上,可以看到許多新的公共建設.
雖然看似新穎,卻有點空洞乏味.
不過,至少已經是最優的圍牆了
其實我比較在意的是圍牆內的動靜,
所謂 春江水暖鴨先知
畢竟圍牆內的小小改變.都會多少透露出糖廠的訊息.
軌道上停放了一列觀光用的客車車廂
車廂上頭畫了很漂亮的贊助商廣告宣傳
不知道這觀光專列會在何時開始正式載客?
未來運行的觀光路線會開到何處?
我在猜,說不定只會開到北溪厝車站,這樣路程太短了
考量到車程時間,最遠也可能只到九番吧.
在油菜花田裡去遇到的務農阿伯
告訴我們說,新上任的虎尾鎮長有打算讓小火車一路開到台西去.
真的假的?話講到這麼飽?
該不會青菜講講吧?
十四番以後的路,柔腸寸斷,要怎麼通到台西呢?
沒有配套措施,若光是單純考量經濟利益,就覺得這方案行不通.
除非是重新回到客貨混合編組,
平常可以拉甘蔗又載觀光客,這樣也許是很好的一個點子,
就算客人少時,小火車也一樣可以擔任運輸工作
不用擔心載客營收的問題.
虎尾週邊的糖鐵軌道保存,都算還好.
若有心再次重建路網,要大力推行糖鐵觀光
並非難事呀
蒸汽火車332本來陳列在糖廠文物館的對面現在已經拉到了整修完畢的 虎尾驛 旁鐵道上
帶著期待的心情來看看 蒸機332
很多地方都因為年久失修,鏽蝕嚴重
若沒有足夠的經費或者贊助,還有一套完善的修護計劃
要靠一兩人的力量去修好他,真的很困難.
如果台糖有心要修好這輛小火車
以他們現有的資源,是絶對沒有問題的吧
鳥樹林糖廠及溪湖糖廠都還有專門維護蒸汽火車的員工及師傅.(註)
召集他們共同會診,把自己可以修的部份,與必須招商維修的部份厘清.
然後編成一組工作團隊來復活332,一定可以成功
蒸機的鍋爐屬壓力容器,也不是一般廠商就可以修的,
修完也要經過壓力測試驗證,才能使用, 台灣有專門修理火車鍋爐的民間公司
找到資源,請專門的公司來處理,才不會花冤枉錢又做白工
大家總是把技術傳承說在嘴上,
但這是非常困難,
除非要培養一支專責的單位來維修火車,
這種預算對於臺糖公司這種在商言商的狀況下,
似乎是不可能的, 除非他們認為這樣做未來可以賺大錢
若以保存國家文物角度上來看,
由文建會編列專案預算去長期培養專門維修蒸汽火車的團隊,
由他們主導一切
這才有可能打破各單位的圍籬心態
其實最好就是由台鐵的專家去編成,整合所有鐵道資源.
這樣才能永保安康啊
現在虎尾驛就只打算讓氣笛可以拉,有聲音出來就好
而且是用外頭的空壓機把壓縮空氣打入儲氣筒中
提供汽笛的動力
這對蒸汽火車而言,根本不算修護....
只能算是虛擬實境.就跟掛在牆上的車班表一樣.
到頭來,他還是不能動,
修332的先生,我想,他只是一個有熱情的畫家
現場只見維修工具撒了一地,
再聽服務人員解釋小火車修護的現況
沒有經費沒有專人也沒有未來運行計劃
只覺得大失所望
站在這裡與332對看了好久
第四班空車遲遲沒有發車
註:
人物特寫 【台灣英雄】 陳永春運轉五分車重現江湖
|
對陳永春來說,346號蒸汽小火車就像他的小孩一般親。(大紀元資料室)
|
346號修復完工典禮那一天,陳永春再度穿上年輕時那套司機專屬的制服駕駛蒸汽小火車。嗚嗚的汽笛聲響起時,不僅勾起許多人年輕時那段乘坐五分車的回憶,也實現了陳永春的夢想。
穿上當年的司機專屬制服,346號修復完工典禮那一天,陳永春帶領年輕司機員駕駛蒸汽小火車。(中央社) 文/吳哲豪
台糖的蒸氣小火車是許多台灣人的共同記憶,他們所熟悉的「五分仔車」,在台灣的製糖業逐漸轉型之餘,沒有跟著完全報廢,還能在有些地方繼續奔馳,成為一種文化資產;這當中一個人的執著,扮演了相當的角色。
週末假日,彰化溪湖糖廠,等著搭乘蒸汽小火車的民眾排著長龍,小朋友吃著糖廠冰棒,心情雀躍的等待坐上父母親小時候坐的蒸汽小火車。讓這種小火車復駛的幕後功臣,則是對蒸汽小火車有深厚感情的61歲糖廠老員工陳永春;他等待努力了30年,終於實現蒸汽火車復駛的夢想。
「放在那,感覺真沒睬」
車站另一角落,編號346蒸汽小火車煙囪冒出白煙,負責維修和駕駛的員工正在進行出發前的最後檢查;小火車蓄勢待發,已準備好載著大、小朋友再度奔馳糖廠的鐵道。
來自比利時的346號蒸汽小火車,高齡60歲,它曾經風光,也曾停駛,被人遺忘在糖廠車庫的孤寂角落。 從被遺忘到現在風光載著大小朋友重新在鐵道奔馳,陳永春等待努力了30年,才實現蒸汽火車復駛的夢想。 「346像阮的嬰仔,就這樣乎他放在那,阮是感覺真沒睬!」為了讓小火車復駛,陳永春不斷向台糖高層爭取;對他來說,346號蒸汽小火車不只是一輛火車而已,從學習修火車開始到駕駛火車,他和蒸汽小火車的深厚感情不是一般人所能體會。
17歲時,陳永春經由親友介紹,進入台糖溪湖糖廠工作,負責幫蒸汽小火車加水,再跟著當時的老師傅學習維修和駕駛。
「以前要學修車和駛車都靠老師傅用嘴講,根本沒冊可看,師傳講的都要用頭殼記下來。」陳永春說:「有時,師傅怕你把他全部的功夫都學下來,還會留兩步七。」
當學徒沒有手冊可看,想學東西只能嘴巴甜一點,如果師傅心情好,就會把技術傾囊相授,遇到留兩手的師傅,就是要趁他不注意的時候,在旁邊一邊偷看,一邊努力把看到的東西用腦子記下來。
346號曾經是台糖之寶
溪湖糖廠的前身為「溪湖製糖所」,西元1919年辜濂松的祖父,富商辜顯榮將4所私有的糖廓合併,成立「大和製糖會社」,隔年再和「日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合併,成為「溪湖製糖所」,台灣光復後,台糖公司成立,「溪湖製糖所」也改名為溪湖糖廠。
溪湖糖廠的鎮廠之寶,346號蒸汽小火車,來自於比利時。台糖在民國38年以將近30萬元價格購入,346號一開始是在溪州糖廠負責載運甘蔗,民國43年改到溪湖糖廠服務。台糖原本有兩輛蒸汽小火車,不過另一輛同型火車已被日本人買走,346號於是成為台糖之寶。
陳永春說,以前全彰化縣都有糖廠載運甘蔗的路線,蒸汽小火車在出發前的兩個小時就要開始加水,火車啟動後拉著載滿甘蔗的台車,駕駛員還得穿上專屬的制服, 威風程度不下於現在開高鐵列車的駕駛。不過威風歸威風,開車時也不得閒,負責司爐的人要不斷的拿鏟子加煤,一天下來要用到3,000多公斤的煤。
負責加煤的人滿頭大汗,駕駛火車也不輕鬆,陳永春說,以前蒸汽火車燒的煤和現在不一樣,就算下雨也不能把窗戶關起來,不然煤炭燃燒後產生的煙會把人的臉燻 成黑炭。但衣服被雨淋濕也沒關係,因為駕駛室的高溫沒多久就把衣服烘乾,有時候駕駛帶便當出門也不怕便當不夠熱,「因為駕駛室的蒸氣會把便當蒸熟」。
在糖廠開火車、修火車,日子雖然很苦,陳永春可也因為這樣和火車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當蒸汽火車的行駛產生濃煙造成了環保問題,民國66年糖廠決定停駛蒸汽火車時,他感覺可惜又無奈,即便後來改駕駛柴油火車頭,還是忘不了和346號相處的歲月。
溪湖糖廠停止製糖之後,台糖在全台灣的糖廠都在尋求生機,陳永春認為,蒸汽小火車是溪湖糖廠最珍貴的資產,於是爭取要讓蒸汽小火車復駛,他還打包票說,只要修復的經費能夠下來,他有信心蒸汽小火車不但能動起來,技術也能傳承給年輕一代的火車司機。
讓小火車故事永久傳承
陳永春的建議一直未被採納,2008年他原本就要從糖廠退休的,心裡以為離開糖廠前再也看不到346號小火車重新上路了。
「台糖在全台灣有這麼多的糖廠,很難面面俱到。」鐵道文史工作者楊肇庭說,台糖有這麼多糖廠,有的跟溪湖一樣也有鐵道,所以陳永春想讓蒸汽小火車復駛的構想未被台糖高層採納,他並不覺得意外。幸運的是,在陳永春即將退休前夕,文建會終於撥下經費,要讓小火車復駛。
「修理小火車的時候,因為沒有圖,我只好將火車全部拆解,分解成一個個零件,一個一個檢查,生鏽的要除鏽,不能使用的就靠以前的記憶,再複製一個新的零 件」,陳永春說,346號在車庫裡放了幾十年,沒人知道火車到底損壞到什麼程度,最笨的方法就是把它拆開來,一項一項檢查,像是火車的鍋爐,也是等到拆開 後才發現已不堪用,只好重新製造。
修復346的過程就好比把他對小火車的記憶一一挖出來,修復過程也拍照錄影,讓小火車的故事能永久傳承。 346號修復完工典禮那一天,陳永春再度穿上年輕時那套司機專屬的制服,和年輕的司機員一起駕駛蒸汽小火車。嗚嗚的汽笛聲響起時,不僅勾起很多人年輕時那段坐著五分車的回憶,也實現了陳永春的夢想。
陳永春的專業執著,圓了他的夢想。但他的夢還有一半待完成,因為溪湖糖廠的車庫內還有604和364 號兩輛蒸汽小火車,他希望在退休前能有機會修好他們,成為溪湖糖廠無價的文化資產,讓蒸汽小火車,這種「五分仔車」和糖廠共有的甜美記憶永遠保存。◇
轉載自中央社「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
|
|
|
|
我有登上332哦~~
回覆刪除還拉了氣笛呢~~
運氣真好啊~
刪除一般人對女生都特別好,
真讓男人不甘心呀
嗨! :D
回覆刪除原本聽說11番不採蔗,但又傳說11番和9番輪流採蔗,說不定下一次去就換11番採這囉!
希望台糖別把運蔗列車停駛
332原本是停放在大門警衛室旁,不知道甚麼時候又移去虎尾驛後方,聽說虎尾驛裡有個愛畫糖廠的老師,他是修理332的人
目前好像只有氣笛修好...
他們就只打算讓氣笛可以拉,有聲音出來就好
刪除而且是用外頭的空壓機把壓縮空氣打入儲氣筒中
提供汽笛的動力
這對蒸汽火車而言,根本不算修護....
到頭來,他還是不能動,真讓人有點失望
修332的先生,我想,他只是一個有熱情的畫家
其實連一點修小火車的經驗都沒有啊
去虎尾驛現場看了之後,
只見維修工具撒了一地,
再聽服務人員解釋小火車修護的現況
沒有經費沒有專家也沒有未來計劃
只覺得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