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背影





離開野銀的那天早上

我們兩家人滿載一貨車的行李及祝福.
好像搬家似的,繞行環島公路南端,
準備前往開元港坐船
貨車慢慢的用三檔走著,
吵雜引擎聲轟轟,
掩蓋了剛剛和老人家抱別的 混亂的心情

路過距離部落數公里之遙的永興農場前,
看到一對居住在野銀的老夫婦,
緩慢走在發熱燙人的柏油路上

Ya Kai  左手持掃刀,置於頭頂,
順勢拉著準備裝地瓜的綠紅藍相間網袋
破舊的紅上衣,套在佝僂枯瘦而黝黑的身體上,
丁字褲下是兩隻彎曲,夾不起椰子的腿,
腳上套著不合腳的雙色雨鞋

Ya Kes 包著頭巾,拿著柺杖,打著赤腳,
穿著花花卻樸素的長衫,
跟隨在相伴一輩子的男人後頭,
默默的走著.

勤勞是一輩子的財富,
勤勞是永遠受人尊敬的,
這也是目前唯一支撐他們
一路走下去的最後一股力量.
當年氣宇昂然的俊俏身影,
如今早已變成了踉蹌的背影,蹣跚的步伐,
漂流木般的身子,像紙張一樣薄的肌肉皮膚,
如同山上秋天的枯黃茅草,在風中飄動,
年輕時的自信,無畏日夜勞動而填滿身骨的大氣魄,
被太陽和月亮輪流啃食的一無是處.
辛苦一世人,
留下唯一的財富即是老屋和滿滿如海洋般的回憶,
以及田裡頭的地瓜和芋頭.
還有像泉水般,永不止息的與大自然相處的經驗.

老人家舉手投足雖然皆是雅美文化的內涵表現,
但對於無力阻止雅美後輩在追求現代化過程所產生的矛盾.衝突,
還有貨幣經濟制度所衍生的消費行為衝突(沒有現金)
以及觀光活動帶來的被消費行為(被當奇觀看待)
這些重重憂慮早已把他們的神聖光環給遮蔽.

夏曼.藍波安老師在〔海浪的記憶〕一書中
有一段記錄老人 夏本.固旦的話語,
也許就代表著這一些雅美最後耆老的心聲:

『我們的島嶼,
如果沒有漢人來困擾複雜我們的生活的話,
我們永遠是在海的包圍下寧靜的自主的生活,
他們的來到,
當然是讓我們有進步,有方便,
但是這些進步的代價是讓我們的下一代,
蔑視了我們原來的傳統習俗,
當我這一代老人去世之後,
很可能,我們的文化就消失了!』

無法想像,這樣的背影如果從小島消失~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離別前夕的野銀海灣


2009/07/05

離開野銀的前一天,太陽落下海平線之時,
懊熱的白天也走到了尾聲,
刻意不安排去處,也不打算訪問友人,
此時若坐在涼台上看著海面漸漸染成金黃,
天黑之際將讓人心慌.
選擇走向大的灣澳,
讓一波接著一波而來的海浪,
渲洩心中無處可以傾訴的離情





小孩終於學會了不再向大海扔石頭,
而寧可靜臥或坐在鵝卵石海灘上,

在陣陣拂面的海風裡.

感受白天殘留在石頭上的溫熱,
看著天,望著海,聽著海濤低吟,
享受這人生中難得的清閒.




平日少有遊客下來嬉鬧戲水,
通常只有下午第三.四節的時候,有小朋友來此游泳.
如今在暑假的旅遊旺季裡,這片寧靜石頭灘也有了陣陣歡笑.
說不定,改天,這裡也要變得像東清灣那般熱鬧了




曾淵富的釣竿.
驕傲的朝著天空,

曾淵富 之 〔 愛 永不止息 〕

他是我數年前在野銀所認識的第一位年輕藝術家.

只見魚竿不見人,

阿嵐曾說過,

在這裡釣魚,須要游泳數百公尺遠,

把釣勾和魚餌帶著遠遠的海上,放長線才有大魚.

我還記得曾淵富他用手比劃浪人鰺遊泳時的那股模樣.




魚竿旁是他精心製作的魚槍,

小心翼翼的用衣服遮蓋著槍身,只露出帶著倒勾的尖端,

看來,今天晚上他有得忙一陣了

雅美的男人,在陸上累了煩了~

還有一處幽靜海底可以忘卻煩惱,真好!!









天上的浮雲,淘氣的遊移著.

好像趕著回家的孩童,想在黃昏之前回到可愛的家
你們的家在那兒?

是入夜後,一片銀色月光的海面上嗎?




走著晃著,難免開始挑著毛病.....

美麗的石頭灘,在某些地方不大美麗.

甚至說,潛藏著危機四伏!!




這是燃燒過垃圾的痕跡.

有心人來這裡收拾殘局,忘了帶走它的重要性,

為了方便,放一把火,留下了被紋身的石頭



各種小片玻璃片,保麗龍,鐵罐,包裝袋,烤肉後的殘局,煙盒.

大家無心隨手一扔,於是這塊聖地就變得越來越不可愛.
下一次回去,我要帶一個大垃圾袋,

把這些惱人的,殺風景的雜碎,可怕的玻璃,討厭的垃圾.

全撿走,還給有靈性的海岸一個清新的面容







抬著頭,天色正慢慢變暗


剛是回去的時候了,

老人家煮好了飯,正等著我們回去吃呢



前進號....加油!!



註:

前進號,和今年初打造的十人舟
是野銀唯二大型拼板舟
這兩艘大船都揹負著相同悲慘的命運.

沒有足夠的人,可以在飛魚季節
操縱著它們在大海中努力生產
或者說,年邁者無力出航
年輕人沒有經驗,也沒有意願,
於是,它們只有擺放著,任由風吹雨打日曬,
可能在數年之後,很快的就因腐敗而回歸自然.





"stay with me"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毒草 銀膠菊 出現在蘭嶼野銀



中名-銀膠菊

學名-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

英名-不詳 

科別-菊科(Compositae)

屬別-銀膠菊屬(Parthenium)

花期-4月~10月

果期-5月~11月







銀膠菊外表的微細狀體含有銀膠素(parthenin)


吸入過多可能造成肝臟及遺傳病變外  花粉也有毒性

會造成過敏、支氣管炎  大量直接接觸會引起皮膚發炎、紅腫

在國際已被列為間接接觸最嚴重的毒草之一


繁殖力超強 遍地開花

銀膠菊原產南美洲熱帶,生長在海濱開闊及低海拔的荒廢地,國外文獻未見其往山區攀爬,但黃士元調查,南投仁愛鄉九百公尺及高雄桃源鄉七百公尺山區,銀膠菊都能滿地開花,可見得其環境適應性相當強,而他也認為,銀膠菊有潛力爬上一千公尺以上山區。

尤其銀膠菊一年四季都會開花,每五公分就會分枝,其植株可長超過一公尺半,甚至兩公尺,生長繁殖速度相當快,隨著廢耕地越來越多,成為外來種植物擴散的溫床,也為銀膠菊提供了很好的「出路」。

銀膠菊含有抑制其他植物生長的化學成分 

能干擾其他作物生長  此為植物之間「相剋作用」  這也是銀膠菊蔓延快速的原因之一

農委會雖然持續監控,但至今尚未提出砍除計畫,墾丁國家公園鑑於其在園區內蔓延,去年自發性清除銀膠菊。黃士元認為,除農政單位努力外,衛生單位也應調查其對國民健康的危害,並提醒民眾注意。過去就有不少不知情的民眾,把銀膠菊當成滿天星摘回家欣賞。

以上資訊,摘自自由電子報





這是七月的某日,
在通往船屋的小路上,
兩側均長滿了茂密的銀膠菊,
在往年,這裡是海濱植物的天下,
今年不知怎麼的,居然全被銀膠菊給覆蓋了
再也看不到其他的植物





我試圖把銀膠菊入侵的嚴重性跟老人家講,
但是老人家似乎不是很清楚這種外來的物種,
會對蘭嶼造成嚴重影響




有看到本篇文章的蘭嶼好朋友
請您們要馬上轉告所有的親戚朋友,
若有看到這種開著白花的植物,要立即清除,
現在正是花季,此草繁殖力強 
種子能借助風力有效傳播
等結了果,隨風飄散出去
後果將很難善後

特別是芋頭田及地瓜田,萬一被入侵
以後就拔不完的草了

銀膠菊以根除及火攻最有效
「如果見到銀膠菊   最好戴上手套馬上拔除  一把火燒掉」
這是根除外來毒草銀膠菊最有效方法
因銀膠菊有毒  如果摸過銀膠菊 
記得要趕快洗手

希望大家了解這種「毒草」





註:
摘錄自2008年4月27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小花蔓澤蘭入侵台灣,披覆在林木花草上,
造成林木花草死亡,引起農政單位重視,
其實,還有一種外來植物「銀膠菊」,
10多年前開始入侵台灣,
在南部及中部地區,已經大面積擴散,
雖然還沒有其他植物因為銀膠菊而滅種的調查,
不過,這種會引起人體過敏,影響健康的銀膠菊
葉片外觀類似艾草,白色花朵又與滿天星相似,
許多不知情的民眾帶回家當作觀賞植物,
甚至當作端午節常用的艾草,可能產生不良反應。
對民眾的立即危害,甚於小花蔓澤蘭。


台中縣農業處自然保育科科長李代娟說,
銀膠菊在台中縣,最早是在台中港區,中港路兩旁發現,
現在連東勢附近,也有它的蹤跡。

最早對銀膠菊入侵提出警訊的,
是位於於南投集集的特有生物保育中心,
中心黃士元博士說,銀膠菊生長於美國南部以及南美洲,
可能是隨著穀物進口,從港口進入台灣,
南部高雄縣市及屏東,都有大面積銀膠菊生長,
中部彰化縣最多,其次台中縣南投縣也難以倖免。

黃士元博士說,銀膠菊葉片外觀類似端午節常用的艾草,
花朵又類似滿天星,有民眾不知情,當作觀賞植物帶回家,
甚至有民眾當成是艾草。

如果是一般植物,當成艾草或帶回家種植,無所謂,
不過,銀膠菊在國外被稱為毒草,
根據國外的研究,銀膠菊含有銀膠素,人體吸入過多,
可能造成肝臟及遺傳病變,花粉也有毒性,
會造成過敏、支氣管炎,直接接觸會引起皮膚發炎、紅腫。
而且農藥對它並沒有太大效果。

至於民眾如何分辨艾草跟銀膠菊,黃士元博士說,
艾草葉片背面有綿密的白毛,呈現灰白色,葉片有濃郁的香味,
銀膠菊絨毛稀疏,葉片背面呈現淡綠色,沒有濃郁的味道。

特生中心表示,對於銀膠菊的調查,
目前只知道分佈的區域,到底有多少面積,還沒有全面調查,
而且銀膠菊跟銀合歡一樣,會釋出抑制其他植物生長的化學物質,
因此,有銀膠菊的地方,其他植物很難生長。
因此,銀膠菊通常會成片存在。

由於對銀膠菊的蔓延,農政單位還在調查中,
目前沒有剷除計畫,民眾如果要將自家土地裡的銀膠菊拔除,
最好戴手套,以垃圾袋裝妥,送交垃圾車處理。

 ※關於銀膠菊的詳細資料可點此參閱,連結自后里國中自然科教學網。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另一種海洋勞動的方式



  拜    訪    嵐    羽    主    人    :    阿    嵐     

剛從田裡勞動回來的老人,
坐在涼台上冷眼看著下邊往來的遊客如織,
就好像看到海面上來來去去的白鷺鷥群一樣,
他們如同小島上的候鳥一般,
當盛夏來臨時,黑鴉鴉的遊客也來到最大值,
不分晝夜,在島上的各處活動著.

老人有時會喃喃自語:
「現在的年輕人很糟糕,很懶惰哩
都不到山上芋頭田去拔草
只知道整天陪著遊客玩」

一口檳榔汁隨著抱怨,吐得好遠好遠!

在老人抱怨的同時,
小島南邊的潮池,與大海交界處.
海水正一波一波的拍打著岸礁.
他的孩子,正拉著一條繩子,
像綁粽子一樣,後面掛了一串浮潛的遊客.
他除了要全程解說,負責安全之外,
還要使勁把這些大人,頂著浪花拉到潮池外頭,
享受清澈蔚藍海洋帶來的清涼,
並且觀賞在水下數公尺深處的海葵及小丑魚,
客人的讚美聲和笑容,是他今天下午的快樂.
當然...浮潛結束後帶來的實質經濟收入,
才是勞動之後,最辛苦的汗水滋潤所結成的果實.

浮潛工作結束,年輕人拖著一身疲憊,
還有一車的浮潛裝備要用淡水清洗,
從早餐之後一直空著的肚子也咕嚕咕嚕一直叫著,
回到涼台,坐在老人的身旁,
太陽馬上就要消失在另一頭的海面了.
海上吹起了涼涼的風.

老人原本板著的面孔,
也漸漸露出了夕陽般的慈祥,
「進去吃飯吧,孩子!」




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清水摸魚?


乾瘦的肌肉永遠年青力壯
充滿紋溝的臉龐訴說著永遠也說不完的過去回憶
一輩子在海裡勞動生產的悲壯故事













若非親眼目睹,實在很難相信.....


水上的英雄,變成水下的搞笑諧星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Mi Da walla 圍網捕魚去



2009年7月4日  早上退潮時(約九點以後)

yama堅持要去海裡找一些菜,來給我的朋友們,
於是一早,他便提著黑色的果汁和香煙,
沿著高高低低的石階,
爬上爬下的穿梭在傳統屋的鵝卵石走道之間,
找尋著一些平日一同出海的老搭檔,
只見他在各個涼台中連番出現著,
約莫半小時,召來了兩位有趣的maran.
一位是住在上頭的可愛   周maran,經常和我們在涼台中打屁
一位是我尊敬的神射手    李maran,酒醉後會很大聲 
三個人加起來,可能將近有200歲了喔.

三位maran打理了漁網及漁具,
一起走向vanowa,一片向南延的港澳礁岩,
後面還跟了一個小子,那就是我了




才走到定點,老人家好像想到了什麼,
掉頭又走了回部落,
一去 去了好一會兒.
留下了兩位maran在原地整理漁網。

紫外線好強烈,太陽一直在咬我,
明顯的感受到皮膚被一度灼傷的陣陣刺痛.
早知道要等拿摸久,就穿件上衣,
這下回家要脫好多層皮了




結果yama是回去拿了人體專用95汽油:黑色果汁
三個人,坐在綠油油的岸邊,
一口檳榔一口果汁,悠栽悠栽的補充體力。

他們就這樣,打赤腳的走在銳利的礁岩上,健步如飛,
真佩服那雙腳底的皮鞋,實在太耐用了!



yama好心的分了半杯給我。
望著那略帶甜味的些微酒精飲料,
我這麼想著。   
最近台灣的豬哥@出來打新的果汁廣告
我常在想,果汁公司要拍這種廣告,怎麼沒有來小島上呢?
活生生的宣傳,證明這種果汁的奇妙用處。
(未成年,請勿飲用)




我喜歡看著他們喝這種果汁。
因為喝完以後,一種舒坦的幸福感覺洋溢在四周。
tabaco,檳榔,和黑色果汁,這三位好朋友,
在古老的部落裡,交際應酬,討論事情都不能少了它們。
已經早就融入小島社會階層中,
不過,很多有讀過書的人都說,這是咖啡因+酒精中毒了。

管他拿摸多啊。。。。。。
喝完不要亂七八糟就好了

更何況,這些老人家已經到了不喝沒有力量的階段了,
也許少許的中藥成份,可以治療關節炎及內心孤單痛苦,
就算是心理安慰也好。

只不過,這具有神奇效果的黑色果汁,
在小島上,比起真的95汽油,還貴上許多倍啊!XD
若要天天喝上一瓶,對無產階級而言,還算是一大負擔。




看他們這樣又吃擯榔又抽煙,還可以自由潛水好幾個小時,
沿著海岸,不斷的捕魚,不斷的對抗海流,最後再走數公里的路回家
就覺得...哎~我們這些號稱不抽煙不喝酒的”好”男人,
跟他們六,七十歲的老maran比起來,實在不像一個男人!

在小島而言,雅美男人累積個人的社會地位之基礎,
仍從個人長久以來不斷晾曬在屋院的魚乾來做為有力證明.
漁撈能力卓越的好手,不只展示了他自己原初的海洋生產力,
也在與親友分享漁獲,傳承後輩   月亮與潮汐,季節與海流關係的同時,
建立了專屬於自己的社會榮耀!

在台灣,要累績社會地位,
可能要不斷的鑽營著政商關係,黑白兩道通吃,
同時擁有巨大財富,大公司,嫰妻,億元豪宅千萬名車,
才可以讓人家說您:好厲害!




周maran,不改愛開玩笑本色
都要下海了,您還抓一隻螃蟹要給我玩?幫幫忙啊
螃蟹可是屬於女性的海鮮美食啊






神射手,穿著破舊的防寒衣.
略帶憂鬱性質的自信,散發著懾人的光彩.
過去的原始勞動方式,讓他全身上下沒有任何贅肉,
腕臂上突起的血管裡,同樣流動著勞動者的驕傲.





”走吧走吧...我們不捉魚,要回家去了!”

三個老人家捻熄香煙,循序走向他們要上班的工作場所.

以往的我總是站在岸邊,祝福他們,並且等候他們 歸來.

這天,有了陳大哥贊助的相機潛水盒,好像吃了熊心豹子膽,

穿戴蛙鏡和防滑鞋,一溜的滑入清涼的潮浪中.

跟隨著老人和maran所揚起的泡沫之後,游向碧波蕩漾之間.





神射手是三位maran中,體格最好,算是比較年輕力壯的,
因此攜帶沈重的網具在海中移動,
就成了他的任務.

而最年長的yama就成了行動指揮官.
野銀這一帶的海域及海流,三個人裡就屬他最熟悉,
魚群躲在何處?要在那裡佈網?三個人要從何處下手趕魚?
只有他胸有成竹.海洋就是一個大教室.
海裡的一切,理所當然由他來傳承給較年輕的maran們.




也許常年的合作無間,
佈網的速度極快,圍網與礁石方向略呈九十度,
環繞成一個口袋狀,
漁網下方有鉛塊,上有浮球,可以把網子伸展開來.
(浪大時,或者海流強時,就不適用這種方法捕魚)
部署好之後,三人從不同的方向,在海中的礁石間游動,
並且驅趕魚群游向口袋的位置.




一下子,就有獵物上網了.
yama用戴著手套的右手,持著倒吊仔,
游了過來




真帥的姿勢!
在海水裡,嚴重的膝關節退化似乎不會妨害到任何活動.
老人家們如同海狗一般利落的追逐魚蹤.




手工製的漁簍,連結著浮球,
和一根專勾八腳魚的特製鐵桿(兼任 魚簍的錨)




照到了....萬歲!

菜鳥在水中照相,真的很不簡單.
隨著浪潮漂流,要不斷的踩著水保持垂直平衡.
腳下是”蠻深”的幽藍,沒有救生衣,也沒有蛙鞋,
只能靠自己的肥肉浮在水中.對焦.按快門.

初體驗的感覺,不僅新鮮有趣,
而且因為目睹了原初的捕魚勞動,
這些是下午的菜,心中充滿了感動.














右手持的即為 專勾八腳魚的特製鐵桿







































maran們這樣的勞動持續了三個小時,沒有休息,
沿著礁岸 游了好遠好遠,
差不多快看不見部落的身影了.
直到潮水有了變化,漁簍的收獲也接近三個家庭夠用的份量,
他們才下班.謝謝海洋今天的賜予,
在海邊把魚獲鱗片刮除後,簡單清洗,
才真的打道回府.




李順福maran




周榮金maran



老人家說很謝謝兩位朋友來幫忙捉魚,
所以不只所有漁獲要公平均分三等份之外,
一隻大八腳魚也切成三份,老人家自己只留下兩隻腳
把其他的八腳魚都平分給了兩位maran.
還有兩隻大白毛,也分給了兩位maran.
他摸著頭,對我說:
「不好意思,我要把這兩條大白毛給他們,
因為他們很辛苦」

白毛在野銀部落裡,象徵著極好的魚,
曬成魚乾後,是餽贈親友的最重要禮物之一!





三個人,輕鬆抽著煙,喝完剩下的黑色果汁.
神射手為了感念老人家的辛勞,又從自己的漁獲中
抽出一條鸚哥魚,送給我們當生魚片.
不過,我得要把相片寄給他們留念....

分享的精神,在這個下午的草地上,
讓台灣來的客人,充份感受到不一樣的濃郁人情味!

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