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30日 星期六

我看吳嘉寶老師談:尊嚴與屈辱

打從出生開始,攝影就不是個簡單的「東西」。不論從那一個角度來看,它都是身上同時寄生了兩種以上相互矛盾性格的「分裂性有機體」。

    從發明攝影術的源流來看,攝影自始就混合了既是社會性生產工具又是藝術表現媒體的雙重性格。也就是說從社會結構的角度來看,攝影同時具備了既是「刀子」又是「花瓶」的雙重性格。從攝影工程的結構性角度來看,完成一幅平衡的攝影作品不但必須具備妥善控制攝影材料的科技性認知,同時也要具備相當程度的藝術與美學修養。亦即是說,在這裡攝影又同時混合了既需科學邏輯概念又需藝術性想像與創造力的雙重性格。同樣的,從攝影的工具性格的角度來看,攝影既可以攝取現實景況以為真實的複製和現實的代表,但攝影既可以替好人記錄「真現實」,也可能被有心人用來記錄「假現實」來假冒「真現實」,換句話說,攝影雖然是為說「誠實話」 (忠實記錄影像)而出生的「老實人」,但正因為大家都認為攝影是無可懷疑的「老實的代表」,使得它一旦被利用成為說謊的工具時,就要比任何東西都更能騙人。從表現的可能性來看,攝影既可以將外在世界的影像記錄下來供不同時空的他人觀察,也可以把我們內心的感受和想像的幻像藉影像表達出來。也就是說,攝影既可以是我們與外界連繫的「窗戶」也是我們藉以觀照自我的「鏡子」。從溝通與傳播的角度來看,攝影雖然可以將不同時空的現實以切片或累積的方式留置、陳列在 一個時空中,是人類相互溝通的上好工具。但照相機的機械本身卻往往是攝影現場最妨害人與人、或人與自然溝通的阻隔。也就是說照相機既可以是為我們記錄影像,延伸我們的視野、代替我們記憶的「善」物也往往是人們用來任意從他人身上強奪、獵取代表人的尊嚴的肖像的「惡」物。諷刺的是,攝影時唯一被相機阻隔的正是人與人間心靈溝通的最重要媒介--視線。

    攝影這種集各樣矛盾性格於一身的正確分裂特質,固然使得世界更加繽紛多姿,它的「複雜」興「龐大」 卻也使許多不了解攝影全貌的攝影「信徒」長期陷入迷陣而渾然無法自知。這種現象若只發生在個人的身上倒也罷了,如果長期發生在一個地域的社會中,其不良影響就十分堪慮了。翻開臺灣的攝影史料來看,近百年來的臺灣攝影尤其是攝影藝術的發展正可以用最後這幾句話做為最佳寫照。自臺灣脫離日本統治以來,攝影就一直沒有被臺灣的人民或當局正確的看待過。不論是早期的沙龍攝影,或與鄉土文學同時興起的所謂報導攝影,或晚近常見的心象攝影甚至觀念攝影,每一個攝影家對攝影的認知大都離不開「攝影即藝術」的範疇。可以說,對臺灣攝影家或普遍大眾而言,攝影的唯一目的和價值定位就是「記錄或追求真、善、美的事物」,是茶餘飯後修身養性的裝飾品,是生活的「花瓶」。而社會大眾也從來都認為只要是照相機(不論是電視新聞或報紙)照出來的都是「真」的,而且往往越是大眾化的媒體或是越大規模的活動中刊登出來的就越「真」。一般愛好所謂「報導攝影」(註)的年輕人拿著相機遊走在鄉村部落中,見了奇風異俗或符合或能說明自己的「關懷情操」的人與景,則條件反射的舉起相機就拍,此時鏡頭面對的是人?是狗?是石頭?都一概已經被十足的「非洲狩獵心情」等質化而無關緊要.

以上摘自:吳嘉寶談攝影視丘攝影文選十之五:尊嚴與屈辱片段內容

正因為台灣現世的攝影家大都從「獵影」出發,從「把玩操縱」新奇的生活嗜好品為出發點開始自己的攝影人生。所以他們從來不知道、也沒有深刻的去思想、更沒有適當的教育告訴他們,「玩」攝影竟然還需要思考。對他們而言,像「拍照」到底能逼進事物的本質多少?攝影、影像、站在相機後面的自我的本質是什麼?自我和自己所創作的攝影作品與自己生活的社會、歷史應該有什麼樣的關係?視覺影像、文字意像、美術、電影、電視各有什麼特質?這些人類意識傳播媒體相互問的關係是什麼?評定影像良否的價值體系在那裡?視覺元素的幾何結構、視場劇情和這個體系又有什麼關係?‥‥.之類的問題,當然和他是否可以拍好照片沒有關係。不幸的是,這些普遍現象正是台灣攝影文化長期停滯在啟蒙層次的重要原因。攝影與看法

============================================================

要找到ya ma這種風趣的老人不多

  上面的文章是有一回在找尋關曉榮老師〔國境邊埵〕攝影集時,不小心看到的資料,那時有很深的感慨,就把這些文章給收集了起來,有空時,偶爾讀一讀,那時我對攝影的層次,大約僅在於:我懂,我了解.的這一個層級徘徊,直到這一回去了蘭嶼,遇到了某些事,見到了某些人,當實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那些看過的文章,讀過的書,忽然間,全湧現出來了,我今天要講講我所看到的所親身經歷的故事. 

  星期天的早晨,我到ya ma家跟老人家請安,就在傳統屋的涼亭前,我看到了一個陌生的身影,一位瘦高的;中年的,穿著打扮都很專業的,所謂的攝影人,背著攝影背包,手持著單眼相機,在涼亭前面打轉,我們就先叫他a先生好了.  ya ma和i na,剛好在涼亭裡休息著,我不知道a先生有沒有先打過招呼,問能否照相,反正a先生就是,拿起相機直拍,不停的變換角度,拍個不停,好像拍大明星一般,我站在一旁看了一會兒,不知是否應該過去阻止他的無禮.接著他看ya ma並沒有非常責怪他的意思,居然大膽的要求老人家擺出各種姿勢好讓他繼續拍照,並要求ya ma和i na摟在一起照一張,他想要的鏡頭畫面,這樣就算了,還要求老人家:坐過去一點,手再過來一點....,等等的無禮要求, i na不習慣這樣的照相,有點生氣的罵了起來,ya ma則是悶悶的很不高興,但是好客的老人家不好意思直接指責來者是客....於是我就只好過去坐在涼亭中,跟這位a先生交談起來,興沖沖的a,拿了紙筆,要記錄他拍的人事物,先問了:他們兩個的關係.我實在也很沒有好氣,又不得不幫老人家回答,就很隨便講了一些,跟a先生交差了事,結果那位先生還要登記住址,我看他在筆記上記下:銀野xx號.  我實在是笑不出來了,多麼不專業的一個攝影人啊,您連這裡是那裡都搞不清楚,您連在您前面的人是誰,您都不知道,那樣拍出來的相片,難不成是要寄回來給ya ma的嗎?  i na好心請他進入屋內跟我一起吃早飯,老人家沒有在一旁時,我就很不客氣的跟那位a先生講,剛才那種感覺很不好.我把一些自己的看法跟他講,不過看得出來,他是有聽沒有懂,他只曉得,下面街道上的人,都不讓他拍照,只有來到這一戶,老人家才要讓他拍照(結果他一出手,就擾得老人家不高興) 最後,我想跟這種人,實在沒什麼好說的,連坐在一起吃飯都有點食不下厭,看著他的轉個不停的眼神,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要拍些什麼,拍了相片之後,他又能怎麼樣?爽一下嗎?我走了出傳統屋,到涼亭裡,請兩位老人家原諒這一位來自台灣沒有禮貌的攝影人.

joelin兄提供了一段很珍貴的記錄片資料:

在胡台麗1993年(民國82年)拍攝的蘭嶼觀點紀錄片

http://www.sinica.edu.tw/~dlproj/huso/vdhead-a.html

觀光攝影裡可以看到年輕時的ya ma,對鏡頭以母語侃侃而談這些觀光客不禮貌的舉動

ya ma說:『觀光客來到我們的村子,隨意闖入我們的房屋

我個人內心的感受是他們一點禮貌也沒有,不把我們當人看,

應該嚴厲禁止他們的行為,

我們到台灣去有沒有任意闖入台灣人的住宅啊

你說是不是?』

突然間內心一陣自省,誰人才是世俗所謂的"番","未開化","不文明"?

且教大家  "將心比心"  吧  !by-joelin

 

傳說中的A先生,提著人間凶器,快跑前進

 a先生找到了目標,準備下手 

==========================================

第二段故事,從老人家綁繩子開始

在拼板舟比賽的會場,有位老人家在對dadala做最後的檢查,我經過時只有他一人在工作,在沒有打擾到老人家的狀況下,遠遠側拍了一張,我就走到一旁觀看著老人家純熟的技巧

大約不到一分鐘,有六位攝影人,聞風而至,拍照狀況尚能在控制之下

不到一下子,來了七位,越來越多的攝影人,走向了老人家,逼近,包圍!!!

大家越靠越近,我想老人家,心裡一定不大痛快

 

 

  最後部落裡的大哥們走出來,把攝影人請到一旁,希望他們不要打擾到老人家工作;可是台灣來的客人,似乎沒有對這塊土地的一些習俗忌諱作過功課,攝影人對於讓到一旁的事情,沒有辦法接受,於是有位女人開炮了,抓狂的聲音,讓周遭的氣氛有點緊張,她大聲的嚷嚷著:等我回到台灣,一定讓您們好看!!! 坐著遠遠的一個男人,有點看不下去,他大聲跟那個女人講:喂,妳別太過份,過錯本來就在你身上,別這樣罵人,有水準一點!!! 結果那個女人,就轉移目標,邊走邊罵這個多事的男人...切!! ”等我回台灣,就要給你好看”...讓我好害怕喔

第三個故事,則發生在毒蘋果和悟空的身上,請看看他們的親身經歷:這裡不是動物園,

希望要去蘭嶼玩的朋友,都事先做好功課,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謝謝毒蘋果小姐.

第四個故事,是咕咕自己的小時候的不愉快感受:

咕咕2007/07/09 04:37 回應  

聽你們一說:心裡有些舒坦.這個情形從我懂事以來一直存在著~~那種感覺真的很不舒服. 丟石頭確實是真的.我們當地人十起年前都是被那些眼睛長在頭頂上的觀光客看不起.. 以前記得我們在吃飯時.沒經過我們當地人的同意.他們那些有(知識份子)的人.就直接衝進屋子裡頭.滴咕滴咕的說了一些不重聽的話. 一點都不尊重我們...那種感受真的超不爽的. 批評嘲笑的聲音. 看待當地人的眼光. 就像你們說的把我們當籠子裡的動物一樣看待. 說這是什麼鬼地方是人住的嗎? 真的想起來還是有點生氣 . 不管是哪裡人都因該相互尊重. 誰都不願生活在困苦的環境啊. 我們生長在哪裡也不是我們能選擇阿. 什麼樣的環境就怎麼生活.只求溫飽就好了.也都不奢求什麼.  所以希望藉由愛惜蘭嶼的朋友們.傳達(達悟)人的想法~

我想以水牛在”毒蘋果部落格中”的回應,來做這篇文章的 結束!

水牛2007/07/08 23:28 回應
傲慢的都市俗..

城市穿金帶銀的貴婦..

對生命的價值觀

未必比的上...

鄉間溪畔洗衣的村婦

畜生看事情當然是畜生的視角..

註:「報導攝影」一詞報導攝影在台灣

在這裡必須先做說明的是:在台灣,一般人口語上通稱的「報導攝影」一詞,是極為廣義而定義模糊的。它通常被用來泛指取材於社會間的一切人文風景(因此在台灣也間或有人使用定義更加含混的「人文攝影」一詞)的系列性攝影作品。台灣的「報導攝影」,不但包括了:攝影者以旁觀、目擊、即興或獵奇心態,所拍攝的新聞攝影(photojournalism)、街頭攝影(street photography)、抓拍(snapshot, 早年台灣曾有人譯為「快照」)、寫實攝影(realism photography
,源自日本攝影學術界的用語),同時也包括了:對攝影者的攝影動機與工作方法,有比較嚴肅要求的報導攝影(reportage photography)、關懷攝影(concerned photography)、圖片故事(photo essay、photo story)。當然,對影像所呈現被攝對象或主題全貌的敘事結構的完整性,要求更加嚴格的報告攝影(或稱紀錄攝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或者,影像的敘事結構雖然鬆散,但系列圖像的前後脈絡間所呈現的整體結構,卻往往更能精確指陳議題本質所在,並且呈現作者觀點的社會風景攝影(social landscape photography),也都在台灣一般口語的「報導攝影」一詞的意涵之內。

註2: 關曉榮老師的蘭嶼報告

國境邊陲.蘭嶼(GA0015):造舟
攝影 ,關曉榮/著,時報文化,出版日期:1991/05/30

尊嚴與屈辱(GA0017):國境邊陲.蘭嶼1987
攝影 ,關曉榮/著,時報文化,出版日期:1994/09/20

國境邊陲.蘭嶼(GA0016):主屋重建
攝影 ,關曉榮/著,時報文化,出版日期:1992/07/15

再現他者與反思自我的焦慮──關曉榮的蘭嶼攝影

http://www.sancf.org.tw/2002/2002_008.htm

http://highschool.idv.tw/pilot/p_gallery/p_g_003_02.php

吳佳寶視丘攝影文選十之五:尊嚴與屈辱

http://old.photosharp.com.tw/discussion/Wu/wu-5.htm

以關曉榮蘭嶼攝影為例

http://www.ncku.edu.tw/~acadserv/abroad/94q2-21a.pdf

都是人間的面貌 - 關曉榮

http://www.ren-jian.com/(01)RJBC/05/05-03-B1.html

八○年代的凝聚與關懷- 關曉榮

http://www.phototaiwan.com.tw/photo/04/001/06.php

初探影像與原住民族

http://www.kavalan.org.tw/blog/?p=2

.................................

這三本書是很重要的報告紀實攝影的教材. 希望有重新再版機會或是三本集結成一本的再版機會上市. 應該還是有人會買的. 因為它是時報文化出版裡頭很重要的經典書籍. 絕版是很可惜的.

 


 

六月廿四日的野銀早晨,獻給我們的六妹~西南.漫屋范

  有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總是不厭其煩的po著蘭嶼的晨光晚霞,蘭嶼的點點滴滴,一天一天的po,其實除了自己的記錄之外,我相信來我這裡的朋友們,有很多是旅外的蘭嶼朋友們,或者是去了蘭嶼就愛上蘭嶼的朋友,這些簡單的圖文記錄,對一般人而言,不過是稀鬆平常的風景照片,但是對於那些對蘭嶼有一份執著情感的人們而言,任何跟蘭嶼有關係的圖文,總像是家裡稍來的一封信,一封有著家鄉味道的信,裡頭也許有爸爸媽媽的笑顏,您可以看到他們仍然很健康的努力工作,過得很好,也許相片裡頭剛好拍到了您的好朋友,親戚或者熟悉的鄰居,從小看到大的風景,遠離蘭嶼之後,變成了夢中相思的畫面.思思念念,總是沒辦法忘了這個充滿熱帶風情,純樸民風,熱情洋溢的小島.    您有多久沒有回家了呢,親愛的朋友?

僅以此文獻給我們的六妹~西南.漫屋范

這是四點四十分,火速趕往東清的旅客

阿文家的涼亭,睡滿了美少女

夜裡,水泥屋子總是散發著無法抵抗的悶熱,爬上屋頂睡覺,我想是在蘭嶼長大的小孩共同的回憶吧

早起的豬,總有得吃.

寧靜中,太陽緩緩上升.

六妹,野銀的晨光,懷念嗎?他永遠日復一日的等待著遊子歸鄉去喔....想家就常打電話回去吧

我偶爾也會打電話給老人家們,聽聽他們的聲音,知道他們很好,心裡也平靜多了.

這是我打尖時的貴賓級床位喔


 

致命的熟男吸引力,迷死人不償命

  透過麥克風,原民台的主持人向坐在草地上的觀眾表示:「感謝蘭嶼鄉朗島社區勇士舞的演出,請再次給他們熱烈的掌聲。」朗島的勇士們猶如從滿天大雨中走了出來,全身汗水的從舞台上依序步下階梯,結束豐年祭晚會表演。觀眾的掌聲,久久不絕於耳,是震撼、是感動,是一份莫名的激動。

  整齊的踏步聲,踩在木板上,在夜空中響徹雲霄,眾勇士清唱著達悟版的〔站在高崗上〕,配合著旋律,健壯的四肢舞動著強烈的節拍,我彷彿看見了一群不向環境低頭的人們,用自己的血肉力挽狂瀾,撒網,操舟,捕魚,大家同心協力,船團的社會結構,讓大家緊繄團結在一起,在工作上互助協力,在生活上互相照顧,就像勇士舞中,大家的手挽著手,不管老少,絶不放開;站在舞台第一線的我,受到了感官和精神上的嚴重的衝擊.感動到熱淚盈眶,久久不能自己!!!

 


2007.6.23蘭嶼聯合豐年祭達悟族勇士舞表演 2007.6.23-you tube

十年來首見~蘭嶼鄉聯合豐年祭:蘭嶼–fasion’s blog         by 小張老師,很棒的圖文解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