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老人與他的玩偶 漚汪


2017/0722   漚汪  南24鄉道
悶熱午後未雨 路過漚汪小鎮
一間小小的雜貨店 兩個老人坐在門口
其中店老闆正興高彩烈的舞弄著他早上才買的布袋戲偶
那是在牛墟尋寶時覓得的寶貝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才買下的
 
一個操偶一個看戲
極有戲的畫面






山雨欲來

                                 2017/0701   菁寮

雷聲隆隆中驅車趕過這位剛從田裡起來的婆婆
路旁急煞車 帶著身邊唯一的小琇送的HTC
跑到車子後面戰鬥蹲姿 等著婆婆經過
沒有帶相機時總會特別想要拍照
本來想先拍一個急急忙忙踩著踏板的小朋友
放學的他揹了大書包 快速的踩著腳踏車 想跟西北雨比賽
可惜他太快了 快到HTC手機抓不住他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工匠精神的核心



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不僅僅把工作當成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的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從技藝角度看,工匠精神追求完美、卓越與極致。工匠精神凝神專一但不保守,永不停止對事業的追求和能力的提升;絕不安於現狀,始終保持初學者的心態,在熟悉的地方與環節發現陌生的風景。絕大多數的工匠不僅技藝高超,同時也擅長發現、發明,他們不斷改進工藝、創造工具、探索方法、凝結文化。
從心靈角度看,工匠精神是將愛融於工作之中,以心相許,凝神專註:視工作為修行,工作場所就是修煉的最佳「道場」;視工作為快樂,愉悅地工作等於養生。
從價值角度看,工匠精神不只是為了生存,更是為了價值的追求、信仰的實現。人的一生可以平平淡淡,但絕對不能碌碌無為。短暫的激情靠興趣,持續的激情靠信仰。有信仰,就有目標,就有價值,就有不竭的動力。
 

「工匠精神」的傳承

清河師

竹管師傅在傳授手藝的同時,也傳遞了耐心、專注、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竹管工藝匠人所必須具備的特質。這種特質的培養,只能依賴於人與人的情感交流和行為感染,這是現代的大工業的組織制度與操作流程無法承載的。「工匠精神」的傳承,依靠言傳身教地自然傳承,無法以文字記錄,以程序指引,它體現了舊時代師徒制度與家族傳承的歷史價值。

 HADO師




慶榮師


生命中保有溫度的竹椅


在你的生命裡,是否曾經有這樣一把竹椅,它有記憶中最寬大最舒服的靠背,最傳統的製作工藝,最咿咿呀呀的歡聲笑語。它們通常被放在老婆婆的灶房門口,和淡淡的米湯香味一起出現在我們的記憶中。從小童到耄耋老者,這張質樸的竹椅,幾乎陪伴過無數人的童年。每一張竹椅的背後,都有一個質樸無爭的竹管師傅。任憑時光流淌,他巋然不動。
現在用的一般家具差不多都是機械生產,美觀,簡約,但是卻少了一份溫度,竹管工藝是一門傳統而古老的手藝,然而在今天,願意好好學習這門技藝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但竹管工藝的靈氣是機器化商品無法代替的,縱然時光流逝,相信它在市場上依然有自己的小小的一席之地。

 

台灣消費環境不利於工匠精神的培育


現代人不願意去傳承工匠精神
有錢才是成功!我們的成功學,比任何時候都更現實、更勢利、更急功近利!在這種環境下,潛心做手藝的人,得不到社會的關注和尊重,傳承就更顯困難。
在急功近利的環境下,國人更喜歡投機取巧,而不願意腳踏實地。靜下心來幾十年如一日地鑽研手藝,卻成為了讓人鄙夷之事。國人只要能找到通向成功的捷徑,就一定不會去走那條積澱成功的道路!不可否認的是,國人對於手工匠人的重視程度低,能夠靠手藝養活自己的匠人屈指可數。這也導致了工匠精神的傳承困境。歸根結底,手藝人難以賺到錢!




台灣消費環境不利於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是言必稱價格,只要價格低就有競爭力。這樣的環境下,製造者只追求降低成本偷工減料,難以保證產品本身的質量。二是不少老闆為了產量提升,相對對產品品質要求降低。更不願意花時間去做研發嚐試,試問,這樣的消費環境之下,肯用心的工匠如何能夠硬起腰杆?
總而言之,無論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文化,還是我們的制度、我們的社會現實,都在殺死真正的工匠。追究起罪魁禍首,恐怕還是文化,沒有建立起尊重工匠的文化氛圍!

三合院為 左鎮竹管師傅 陳丙煌老師所製

如今工業化的生活替代了傳統
現代化的技術磨滅了手工藝
記憶中的老玩意
民俗味的古藝術
這些工匠精神還能夠流傳多久
真的沒有人可以回答了

匠心難獲



提到匠人心,我們腦海里可能會浮現出耐心、緩慢、堅持、少量、精細等一系列聽起來就很美好的詞彙。匠是一門生活的手藝,而匠人則是擁有這門手藝的人,透過雙手不斷地錘鍊、磨礪,為的是對技藝和品質的至高追求,更是對心的歷練。匠人易得,而匠心難獲。真正獨具一格的匠人鍛造,是伴隨著身體的痛苦和疲倦,而內心卻平靜而享受的過程。

匠人精神之質樸無爭,質樸,是不用心機,無爭,是不向外求。返照自心,惺惺寂寂,埋頭於手藝,用作品說話,是天人合一,是美之大者。 

老手藝的生存空間被擠壓的越來越少,老手藝漸漸隨歲月遠去,難道只能用文字、圖片和我們的記憶證明它們曾存在過?
 

說 再見



對於有些人,有些事,說再見從來不是我們會再見一面的意思,
而是說出這兩個字之後就成了我們此生再不相見。
所以對於每個人,最該做好的就是珍惜當下,你現在擁有的,也讓你變得獨特。

珍惜並善待你遇見的每一個老物件,當你把時間交給它,
它會給你最美麗的回眸,它為我們描繪歲月,
也讓我們聆聽了一顆顆最純粹的匠人心聲.




相片攝自:四川鐵爐古鎮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蒜頭糖廠SL650大復活(新營總廠車庫)


一輛遭背叛的糖鐵火車頭。。。。2010年記錄

葉裕乾/高雄報導

 被日本火車迷伊藤一己收購、流落日本長達卅年之久的台糖蒸氣火車頭「黑頭仔」,經相關單位人員的努力下,獲得伊藤一己首肯,捐贈給嘉義縣,該火車頭十九日晚間由陽明海運所屬貨輪「地明輪」載運返抵高雄港,重回故鄉懷抱。

 據瞭解,編號六五○的蒸氣火車頭,是系出名門的一代名車,甚至被鐵道文化工作者譽為蒸汽火車頭(SL)之中的BENZ,一九二八年德國建造出廠後,隨即 於一九二九年正式服役,四十四年後的一九七三年從台糖嘉義蒜頭糖廠除役,旋即被日本的火車迷伊藤一己收購,並於當年十二月二日從高雄港裝船出發運往日本橫 濱。

 流落日本卅年的「黑頭仔」火車頭,由於在二○○八年將完成的嘉義故宮與蒜鰲鐵道再生計畫中被重新重視,讓這台原屬台糖所有的火頭回娘家,成了中華民國鐵 道文化協會會長許乃懿、嘉義縣政府努力目標;在經過相關位人員的長期努力之下,終於獲得伊藤一己的首肯捐贈給嘉義縣;而為迎接火車頭返鄉,嘉義縣長陳明文 還曾於日前親自率團赴日簽署捐贈合約,並將「黑頭仔」返鄉的細節敲定,以顯對「黑頭仔」蒸汽火車頭返鄉的重視。

 六五○蒸汽火車頭於昨天傍晚六時,已由陽明海運所屬貨輪「地明輪」載運返抵高雄港七十號碼頭,近日將進駐嘉義縣蒜頭糖廠,在全國火車迷的見證下,由縣長 陳明文與原收藏者伊藤一己共同為六五○蒸汽火車頭浴火重生,繼續在嘉南平原上吐著濃濃白煙,扮演嘉義縣發展觀光的火車頭。

 據悉,台灣終戰之初,蒸汽火車頭盛極一時,約有三百七十輛月多,但一九六八至一九七一年間數量從二百四十四輛銳減為一百五十一輛,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一 年間再減為八十輛。最後則全部被「DL柴油火車頭」取代,到了一九九一年之後終於再也見不到台糖蒸汽火車頭令人懷念的芳蹤,因此台糖六五○號蒸汽老火車頭 的復歸重返台灣嘉義縣,具有極具重大而深遠的本土歷史意義。

2003.12.20



2003年回到台灣故鄉的SL650
在被擱置十多年之後,總算在2017年完成修護的恢復動態行駛了


兒子拍的記錄短片

2010年我們去朴子看SL650時,孩子都還小
事隔七年之後,小孩兩人都已在大學就讀了,
也許諸多感情放在其中,所以今天看到火車頭被修好了,
真的蠻激動的!!!!想不到匆匆之間,七個年頭就這樣走過


有些話想講  無關政府的前瞻計劃

打從以前就有一個信念
只要把五分車的鐵軌完整保留下來 就會有希望
想在新營看到蒸機這件事 可能足足等候了超過廿年了
但是新營糖廠蠻奇怪的
坐擁了許多資源\卻好像對鐵道五分車一點信心都沒有
只肯維持原來規劃的那條路線營運 一點都不想再多做一點創新
其實老在四五十年前,糖廠就完成了許多區域的輕軌了
只是後來經營者 基於成本利益的考量 很輕易的就把這些勞苦功高的火車及鐵道給放棄

現在若有機會 慢慢把這些路網活化.也是美事一椿






雖然SL650修好之後 終將要交車回去蒜頭糖廠加入營運行列
但看到SL650燒著土炭冒著大煙打從面前開過去
我的心願已足

PS:1.感謝縱貫線鐵道保存協會的訊息分享
2.老派鐵稻米是不會因為肚子餓就隨便離開崗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