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告別丹大



台16線41.2K................終點

在濁水溪河畔,再一次見視到大自然的威力.
連孫海吊橋的鐵纜固定基座,都被大水在拉扯橋面時,
整個巨大水泥塊給從山上拔了出來,
直接摔在橋墩前.....這是多麼讓人畏懼的一個力量啊.


我們下車,徒步走往道路終點
只為見丹大林道最後一面.
謝謝它帶給我們豐富的回憶.


寒風細雨中.
破損的橋面鋼索在濁水之上孤單晃動.
站在一旁的我們,看得心情激動,直想掉淚


對面 盤繞而上的山徑,是讓人永難忘懷的丹大林道起點



原來立在橋畔,孫海建橋的紀念碑,也被人破壞
連字都被細心的一字一字打破磨去...
磨碑人居心何在呢?
歷史歸歷史,又何必去找它出氣?



如今只剩空蕩蕩的濁水溪,和孤單的舊橋墩.
在濁濁之水中,默默見證丹大的過往雲煙





前來悼念的朋友,絡繹不絕





靜靜的看著這塊鐵牌.只覺心酸
才不到十年的時間,世事有了這麼大的改變.
下一個十年,我們又會遭遇到多大的變化無常呢?

省道台16線名間-鳳林,起於南投縣名間鄉,
迄於花蓮縣鳳林鎮,全長142.410公里,
是從前公路總局規劃中另一條橫跨中央山脈的東西向橫貫公路,
但目前尚未完全通車,中間未修築的路段高達96.2公里。
其中南投縣境內已通車路段起點
向東可至信義鄉合流坪附近的孫海橋頭,
孫海橋以東屬於台16線之計畫線,即著名的「丹大林道」,
路況較差,可通達七彩湖台電工寮。
另一端花蓮縣境內,可自路線終點處往西至萬榮鄉的林田山工作站。
另外,也可經由附近萬榮林道(亦屬於台16線計畫線)
向西深至情人吊橋,此林道路況亦不佳。

142.41k,如今只剩41.2k.
這條夢幻般的丹大林道,真是徹徹底底的走入歷史的滾滾紅塵中.
頭也不回的離我們遠去



自者自清(丹大溪),濁者自濁(濁水溪),
也許因為路遠難行,也許因為詭迷多變,人們難以親近,
以訛傳訛的真真假假,就讓丹大林道以森林墳場之名,
深埋於南三段群山之間,
在政客及媒體的操作之下,讓平凡人們留存的記憶之中,
丹大林道~無奈的成為生態罪惡的秘境。
這條背負著破壞山林,濫捕動物罪名的林道,已在台灣的歷史上留名.
它曾肩負著不同時代,不同政府交給它不同的任務及使命.
林道上頭曾經走過形形色色的過客,也帶給愛山人很多難忘的回憶.
回憶丹大楓情....請點閱

post-22-1226309716
吊橋 阿柏老師拍攝於97.05

小弟才疏學淺,引用一下munch大哥的文章,
這篇報導文章是近年來,我所收集有關丹大林道文章中,我認為最公平客觀的
容我轉貼這篇文章來紀念我們的丹大林道.....謝謝漂浪島嶼---munch大哥

(以下*Revice。丹大林場* 這篇全文引用自漂浪島嶼-munch)

對於許久未見的朋友,人們總是只留存舊日的記憶,
以為那裡有位長不大的孩子,等到有天在街上不期而遇,
才發現記憶裡的影像,原來已成一場美麗的錯誤。

丹大,藏著這般的美麗錯誤。

也許因為路遠,也許因為詭迷,人們難以進入,
就讓丹大以森林墳場之名,深埋於群山之後,
在人們留存的記憶之中,成為生態罪惡的秘境。

七二洪災,讓孫海橋斷了,人們再度想起丹大,那個長不大的孩子。

原本,懷著探險的心情進入森林墳場,不料卻闖入一片綠意的森林海洋。
於是,開始困惑,是誰讓丹大在歷史中演起了荒謬劇,
只有舊日的腐朽,卻不見當下的新意。

過了臨時便橋,一個被遺忘的國度。

路還是一樣的難走!丹大林道的特色。
公路局維護道路到孫海橋,過橋後的丹大林道隸屬林務局所有,
但是數十年來都是山上菜農自己合資維修,
在六十八公里的山路上,分段放著一輛輛推土機,
路坍了馬上搶修,國家的路政府不聞不問,農民自己修,
公務員倒是大大方方的走。

七二洪災後,丹大林場處處土石流,官員空中晃一圈,罵慘了高山菜農,
又是把歷史罪惡覆述一遍,但是農民覺得冤,
坍蹋地全在丹大林道前面,和裡面的農場不僅山頭不同,
也差了三、四十公里遠,把罪過怪到農民頭上,實在是很會牽託。

再瞧!天馬灣的斷崖,可是風一吹就崩落,又干農民何事?

林務局管理的林班地處處崩落,大都集中在林道前二十多公里處,
這些區塊多為原始林地,並無人為砍伐,地質破碎應該是造成崩落的主要原因。

不斷繞過山崖邊的林道,一直到山大王孫海的山寨前,
路開始進入林間,也進入孫海承租的林區。

孫海,台灣雲林人,從林業鉅子到現今的生態殺手,
他享受特權充滿爭議的一生,已是台灣歷史的一頁傳奇。
對於他的功過,在現今生態為主的年代,當然一無是處,
但是在1950、60年代,台灣沒有工業,
幾乎完全依賴林木、礦石、糖、米、茶外銷的年代,
不拿祖公產變賣,又如何造就現今工業。

孫海的長子孫國雄說,韓戰後,韓國要木材,美國要木材,
外匯訂單高達數百萬美元,在那個的年代,
台灣要發展,不伐木、挖礦還有什麼?

各朝官員最愛歌頌台灣經濟奇蹟,但是誰又敢明說這些奇蹟,
就是從伐木、挖礦、賣農產,這些階段一步步走了過來。
林木除了自然生態外,也是農業經濟的一環,
有計劃的伐木,其實各國皆是,
如果以為自己國家伐木就是破壞生態,
那麼從國外進口原木,讓外國人砍伐森林,又豈是世界公民的光榮舉止。

孫海的過,不該是伐木,而是濫伐,或者不顧水土保持的皆伐,
整座山砍的光禿禿,該留的地方不留,大樹小樹無一倖免,禍害當然形成。
但是這樣的惡行,畢竟已是陳年往事,孫海家族擁有林場的長期租權,
為了能夠再次伐木的利益,早在三十年前就開始恢復造林,
那些以往裸地、黃土、樹根頭的森林墳場樣式,到現今早是綠意昂然。

如果以為林場還像三十年前的光禿禿,那可是大錯特錯。
林區內,林木像一座綠色森林海,但是這些樹木種的太密,
再過幾十年,還是得進行疏伐,讓讓巨木有成長空間。

再往森林內走,丹大林場內的十二座農場,
就分散在林班內,不仔細找,還真不容易發現。

在早期的林業規定,造林面積中有三成比例可以種植經濟果樹,
這些農戶許多是孫海的員工,他們以合作的名義向孫海租地,
一邊造林,一邊種植果樹,但是果樹在開放水果進口後,價格大跌,
農民違規種起高經濟的高麗菜,1987年在人間雜誌報導後,林務局開始停止租約,
並以竊佔國土為名,和當地農戶打起近二十年的官司。

現今丹大的農場,就像這樣散佈在幾個林班中,
大面積農地多為山頂的緩坡,小面積多為坡面的階梯平台,
以森林保育觀點來看,林地不該農用,
但是從農業發展來看,多山的台灣,是否山地農業就該遭到完全禁絕。

高山農業乃至山坡農業的價值,在現今生態為重的年代,成為不可談的禁忌,
但是完全禁絕山地農業,是否就能杜絕多數發生在山腳底的土石流,各說有理,
但到日本、歐洲等先進國去看,山地農業澎勃發展,不僅兼顧保育,同時也促進經濟。

為什麼人家能夠成功?因為他們有計劃、有管理,並且執法嚴格,
反觀台灣,山地農業政策毫無章法,打著造林名義,
農業賺錢時採默許式的放縱鼓勵,稅照收、道路不修,
對於超限濫墾執法不嚴,該有的防治建設能省就省,幾十年下來問題叢生,
等到一成災,就一股腦罵到農民身上,結果塌的地方全是政府管理的國有林地。

規劃管理才是治山之道,該自然的還給自然,該農民的好好規劃。
日本為了避免點狀破壞,挑選適當的地方,削掉一個山頭,將聚落及農地集中,
建出村島式的高山平台,如此避免許多錯綜複雜破壞水土的高山農路,
也可以對集中的山地農業,進行高規格的水土保持工作。

日本能,政府作了什麼?

官司,在歷史的背景下,公依法律、私訴情理,
山上農戶在違法與生存間徘徊,十幾年來,他們縮小耕地面積,進行水土保持,
更重要的是官司也讓林場內不敢再開放租地造林,避免掉更多人、更大規模的開發。

幾十年來,嘴上高山必須全面造林生態維護,政策就不願從人在山上的角度規劃,
但是對山區已存大量居民的現實,根本無力解決,全面封山、遷村移民逢災必喊,能作嗎?
那不是決心的問題,而是願不願意真正面對現實的問題。

省掉那些作秀和宣示的口號吧!
切實點,劃出人與自然的分際點,山坡利用規則行之有年,
要保育就提高坡度限制,減少耕地面積,要護土就加強水土保持,避免土石流失,
對違法者增加人力、刑罰來嚴格取締,更好的是劃定山地農業區,採行集中管理,
避免點狀濫墾式的破壞。
其實兼顧人與山的政策台灣不是沒有,林務局的社區林業建構一種和諧的可能,
以人護山的生態工法,但是政府花多少心力去推,搞了半天,又是趕下山最快。

近半世紀過去,丹大林場生態漸漸恢復,
人與山的關係到達一個穩定的程度,山木青翠,卡社溪依然美麗,
專家說這裡是美麗的高山物種基因庫,但是想不通,人也是生態一環,
國外的生態保護地那有禁絕人煙的。
反正好事不上身,壞事傳千年,
山裡那群違法的農民,背負著歷史的原罪,即將走完最後的山野生活。

現今,孫海橋斷了,政府想用封路來迫使農民下山,
其實對丹大的農民已無差別,因為2006年一到,依照法律協議他們本來就要還地下山,
此刻以不修橋相逼,也只是顯出政府的提早作秀心態,以及掩蓋自己管理無能的心態。

更有趣的是,封路沒幾天,能丹國家公園馬上跑出來,
現在宣示只建吊橋機車上山,但是對丹大林區內的美景,政府敢保證永不開路,永不建設嗎?
也許幾年後,就和武陵農場一樣,為了遊客倍增,路變寬了,財團蓋起大樓,
維護生態永遠只是對弱勢的高山農民說說。

斷的橋、殘破的山路、青翠的山林、綠意的農場,這是丹大。
如果一直停留在過往森林墳場的印象,那麼有空請上山,別搭直昇機,靜下心去看看,
這塊被說成盜獵橫行、山鼠穿梭、農民奸險、車隊魯莽的秘境,
在多年之後,真實的面貌是什麼?

丹大,從歷史走了過來,
一個許久未見的朋友,讓記憶重新填補後,我望見一段美麗的錯誤。


10 則留言:

  1. 謝謝小張這一篇原由。
    原來這不只橋斷而已...
    所以那天大家才繞過去看。
     
    外行的,只看得那大塊的水泥被拖拉,一座大橋就這樣沈入泥水之中。感到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和恐怖。
    而您們,懂得除了橋斷之後的魂斷。路斷,對我們而言,或者只是車子過不去。但對當地生活的居民而言,活生生的就是被遺棄的感覺了。

    @};- 獻上我的默哀。

    回覆刪除
    回覆
    1. 站上橋頭的那份心情
      真的是默哀啊
      那天去的朋友,只有少數人沒有進去過丹大.
      如果您也和我們一樣,曾經深入去了解並且親近他.
      我想您也會同聲一哭. @};-

      刪除
  2. 小張兄!
    大自然的力量很大
    但其實這樣也不錯!
    可以讓生態再次回到原始狀態
    讓已經可能瀕臨絕種的原生動植物再次出現
    不也是件好事情
    而且當初是我們人類破壞的大自然
    我想只是大自然再次要回去而已!
    這是我個人的淺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啦.您這樣說也對啦.

      只是,每個人都難忘初戀情人嘛 :>

      刪除
  3. 時勢造英雄,英雄也只有當英雄的時刻才是英雄,時機一過則什麼都不是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話很有智慧喔.... =D> =D>

      所以,做人還是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吧.
      別太堅持.

      刪除
  4. 怎麼看著看著有點心酸的感覺.... :(

    尤其看著殘破的路...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世間事,無奈居多.
      習慣就好了.
      用一些相片和簡單的文字,
      來為自己保留一些當時的感想.
      是我的初衷.

      jill,何時回木瓜山林場啊?

      刪除
  5. 林務局,最大的山老鼠;公部門,最奸詐的山賊。
    或許丹大林道坍了,讓美景暫時與我們告別,但是也許順便終結了山老鼠的偷道,開始了林場重生----->是自我安慰嗎?唉

    回覆刪除
    回覆
    1. 林場重生..其實裡頭早就是  樹海.
      不過道路斷了,可以防止盜獵嗎?
      真的獵人是雙腳萬能的啦... :))

      怎麼講呢?
      其實裡頭有許多美景之外,
      還有許多人文古蹟,古道,溫泉.
      再怎麼說,都有點不捨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