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背影
離開野銀的那天早上
我們兩家人滿載一貨車的行李及祝福.
好像搬家似的,繞行環島公路南端,
準備前往開元港坐船
貨車慢慢的用三檔走著,
吵雜引擎聲轟轟,
掩蓋了剛剛和老人家抱別的 混亂的心情
路過距離部落數公里之遙的永興農場前,
看到一對居住在野銀的老夫婦,
緩慢走在發熱燙人的柏油路上
Ya Kai 左手持掃刀,置於頭頂,
順勢拉著準備裝地瓜的綠紅藍相間網袋
破舊的紅上衣,套在佝僂枯瘦而黝黑的身體上,
丁字褲下是兩隻彎曲,夾不起椰子的腿,
腳上套著不合腳的雙色雨鞋
Ya Kes 包著頭巾,拿著柺杖,打著赤腳,
穿著花花卻樸素的長衫,
跟隨在相伴一輩子的男人後頭,
默默的走著.
勤勞是一輩子的財富,
勤勞是永遠受人尊敬的,
這也是目前唯一支撐他們
一路走下去的最後一股力量.
當年氣宇昂然的俊俏身影,
如今早已變成了踉蹌的背影,蹣跚的步伐,
漂流木般的身子,像紙張一樣薄的肌肉皮膚,
如同山上秋天的枯黃茅草,在風中飄動,
年輕時的自信,無畏日夜勞動而填滿身骨的大氣魄,
被太陽和月亮輪流啃食的一無是處.
辛苦一世人,
留下唯一的財富即是老屋和滿滿如海洋般的回憶,
以及田裡頭的地瓜和芋頭.
還有像泉水般,永不止息的與大自然相處的經驗.
老人家舉手投足雖然皆是雅美文化的內涵表現,
但對於無力阻止雅美後輩在追求現代化過程所產生的矛盾.衝突,
還有貨幣經濟制度所衍生的消費行為衝突(沒有現金)
以及觀光活動帶來的被消費行為(被當奇觀看待)
這些重重憂慮早已把他們的神聖光環給遮蔽.
夏曼.藍波安老師在〔海浪的記憶〕一書中
有一段記錄老人 夏本.固旦的話語,
也許就代表著這一些雅美最後耆老的心聲:
『我們的島嶼,
如果沒有漢人來困擾複雜我們的生活的話,
我們永遠是在海的包圍下寧靜的自主的生活,
他們的來到,
當然是讓我們有進步,有方便,
但是這些進步的代價是讓我們的下一代,
蔑視了我們原來的傳統習俗,
當我這一代老人去世之後,
很可能,我們的文化就消失了!』
無法想像,這樣的背影如果從小島消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小張哥這篇文發人深省。
回覆刪除傳統與現代的衝突下,該如何取捨,兩難哪!
很多人覺得
刪除傳統的文化,現在用不到.
未來不一定用得到.
其實並不然,
傳統文化可以當骨幹,現代化當皮肉,
用傳統文化來支配科技生活.
當現代化與傳統價值相衝突時
就要好好思量,
這步走下去,會不會步步皆錯?
必竟傳統是經過數千萬年演化而留下來的生活方式
如果一股腦的丟棄它們.
只怕那是自殺的開始
像我們現在的社會,為什麼治安這麼爛
我個人就覺得,是基本教育出了問題
為什麼以前我們很重視的孔子,孟子思想,
現在卻被當成了不重要的學科?
或者只淪為考題之一,而沒有落實在生活教育中
我們現行的教育模式/短視,功利,分數優先
真的會為未來的台灣,埋下很嚴重的問題
簡單生活 ~~生活簡單...以後那塊淨土可能越來越少了
回覆刪除淨土不會變少,
刪除只會變不見
拍的真是不錯。
回覆刪除謝謝您
刪除你的離情好濃
回覆刪除像壓頂的雲
哇,像詩一般的回應..... ;)
刪除二十幾年前短暫停留蘭嶼
回覆刪除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對五十幾歲夫妻背著滿袋地瓜芋頭緩步歸家的背影
下一代如何承接蘭嶼的土地與家業 蘭嶼的傳統何去何從
在本島的都市風景當中 五十多歲的年齡群可能還不算真正的老字輩
在蘭嶼卻已經是歲月與文化洗禮歷鍊的長者級人物
對他們以及其所肩負的文化傳承敬禮
當年的五十多歳,再加上廿年,
刪除現在也已經七十多歳了,一生活在勞動之中,
就像我所認識的老人家一樣,
他說:『必須做到躺下去的那一刻.
因為山上的芋頭田若不去拔草,人家會以為我己經死了』
這是林新羽Maran的哥哥......
回覆刪除當我看到Sypen Legay(張順永)與他的牽手一同提著豬食去餵豬.......
桶子裡確只有約1/4量,但我確看到了"牽手一輩子"的夫妻情!
對呀,每回看到這些老人家的身影,
刪除都像在看經典名片一樣,
在內心裡,立正站好,向他們致敬
這片當頭烏雲, 壓的人心沉沉啊!
回覆刪除文化的傳承就從自家開始吧!
我重視每個傳統節日習俗, 孩子會看會學, 他日後就也會照做照吃....
別用"懶, 忙"當藉口, 我也對朋友這樣勉勵!
嗯...大姐說得極是啊.... =D>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