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榖雨節氣是清明後的第十五天,時間剛好是在每年的4月20或21日。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是「榖雨」。每逢這個時 節,整個大陸黃河流域以及台灣地區的雨量都非常豐沛,
加上農夫們剛好又忙完春耕,稻田裡的秧苗也正需要豐富的雨水來滋養,
於是將這時節命名為「榖雨」。
「榖雨」已經過了,夏天緊接著馬上就要來臨囉!
時序進入「立夏」,「立」是開始,「夏」是大的意 思,
「立夏」就是代表著春天播種、種植的作物長大了。
「立夏」正式預告夏天來了,不過距離真正酷熱的夏天還是有一段時間。
立夏,為夏季之首日,古云:「立夏之日螻蟈不鳴,水潦漫。」
是說立夏當天青蛙如果不叫,夏季將多雨。
每年的「立夏」時節大約是國曆五月初,
而台灣的國 曆五、六月正值冷暖鋒交接並在台灣的上空停留,
因而帶來豐沛的雨水,形成陰雨綿綿的天氣,這也就是梅雨季節。
待梅雨季節一結束,就是台灣甲虫輪番上場找尋配偶的季節了

鹿角↑
我們家習慣每一年,在端午到中秋間,找幾個假日的晚上,
到不同的山區去觀察甲虫的活動,
這樣的日子算來已經持續好多年了.
從最早期的,會選一兩隻帶回家養看看,
到後來,堅持只觀察,拍攝,而不再將甲虫帶回家飼養.
其中也是有一段心路歷程.

這些上傳的相片放在電腦中已經過了一整年了,
一直不知道該從什麼角度去切入,為這些甲虫來請命.
牠們是一直不被社會重視的一個族群,
偏偏不知從那一年開始,國小四年級的自然課多了一個課程,
是需要學童自己飼養甲虫,並且完成一份幼虫蛻變成成虫的觀察記錄.
這下子的推波助瀾,全台灣的甲虫都跟著倒大楣!
那來那麼多甲虫可以讓人飼養觀察?
為了應付這項功課,很多家長莫不抱著頭燒。
有了需求,就有買賣!
嗅到利多的消息,商人開始販售甲虫與相關器材。
部份的稀有甲虫,來自不肖業者走私進口,直接販售成體,或再繁殖子代出售。
大多數的台灣原有甲虫,則受到了龐大的捕捉壓力。

大扁↑
台灣共五十多種的鍬形蟲,每一種鍬形蟲所需要的自然棲息條件都不同,
有棲息在低海拔的濶葉林當中,也有只生活在高山地區的品種,
只要溫度溼度等環境不適合,鍬形蟲就極容易死亡。
許多從野外捉回的甲蟲,失去了棲息的自然環境,而且淪為兒童的玩具,
這樣子的飼養方式,死亡率都相當高。
捕捉與販售的人,通常只為了買賣,根本無暇去照顧那一堆又一堆的甲虫。
(少數專業的甲虫館會有空調及專業照顧,這不在討論範圍中)
很多甲虫在販賣的過程因為空間不足,而互相殘殺,或者餓死,乾死,熱死。
更不用說,許多學生在飼養甲虫前,根本都沒有做好這方面的準備工作,
諸如食材的準備,生存條件溫溼度,土壤或者木屑來當培育床,飼養空間安排等等。。。
甚至把不可以放在同一處的不同甲虫,造成互相攻擊至死。

高沙↑
夏天是甲蟲繁殖期,母甲蟲產卵後很快就死亡。
這段期間,原本他們可以完成終生大事,讓母虫儘快去產卵,
現在一旦成體被捕捉了,就等於沒有下一代.

大扁↑
強迫學生買甲蟲交作業? 校方否認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blue20080418004755)
TVBS 更新日期:2008/04/18 00:47 李葆仁
高雄市一所國小上自然課,老師要小朋友觀察甲蟲生態,每天記錄交報告,家長就抱怨,她們花了1千5買了隻鍬形蟲讓小朋友觀察,結果養不到1個月甲蟲就死掉 了,家長痛批,學校這種教學方式根本就是浪費錢。
看著桌上的木屑條、昆蟲箱,林小姐很生氣,因為學校上課需要,林小姐幫兒子買了整套設備,光是鍬形蟲就花了她1千5百元,但養不到1個月甲蟲就死了。學生 家長林小姐:「買了1千多元的鍬形蟲,果凍也買整袋的,結果果凍吃3個就死了。」
1隻1千5的鍬形蟲,養不到1個月就死掉,學校自然課要小朋友觀察甲蟲生態,雖然沒有強迫學生購買,不過每天要紀錄交作業,不買根本不行;但是就算買了甲蟲,小朋友根本就不會照顧,林小姐說,根本就是浪費錢。林小姐:「都沒有中文標示,這很像一般的果凍,小朋友就會真的吃下去。」
聽到這樣的消息,校方很驚訝,校長說,他們要小朋友觀察甲蟲,是5、6個人一組,從幼蟲開始紀錄,根本不是要求小朋友買1隻5、6百元的成蟲來觀察。
學生:「老師有說要買甲蟲,看到獨角仙就買了。」
學校教務主任:「1隻成蟲要7、8百元,對家長也是不小負擔,所以我們希望學生從幼蟲開始買,不要到寵物店買成蟲。」
校方一再否認,但家長指證歷歷是真有其事,還是雙方傳達上的誤會,校方說,會再找家長溝通,瞭解事情真相。
------------------------------------------------------------------------------------------------------------
很顯然的上面這位家長是被他自己的小孩給唬了,帶去買了高價的進口甲虫,
因為進口的甲虫,當然比同儕所飼養的獨角仙更佳有看頭啊。
殊不知,很多漂亮的個體,其實出土之後,都只剩下兩三個月的壽命,
從被捕捉,到販售的過程,也許已經經過兩個月了,
等甲虫到買家自己手中時,只剩不到一個月的壽命。
更不用說水土不服的風險,要自行承擔,甲虫售出,可是恕不退換!

母扁↑
建議各位老師,在課程上若真的需要觀察甲虫,購買甲虫,
不妨找尋一些專業的繁殖場,例如某某農會等機構,上網皆可查詢販售資料,
或者在學校內自行開闢一個小小的繁殖區,自己復育獨角仙,
並沒有什麼難度,可以請班級學生一邊上課觀察,一邊完成復育工作,
再將復育成果轉交給下一個年級來上課,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
儘量不要讓學生叫家長上街去購買野生甲虫或者走私進口的甲虫。

大扁與鏽鍬↑
當然,更不建議到野外去任意採集。

鹿角↑
喜歡他,就該好好愛護他,讓他好好在自然環境中生活下去,
而不是擁有他,玩弄他,放棄他,最後害死他。

獨角仙↑
在野外與小動物最好的互動,是觀察而不是捕捉,
然而獨角仙人見人愛,有人主張牠沒有捕捉壓力
(沒有捕捉壓力的意思就是野外還有很多,不因為人為的捕捉而數量大減)但就我們連續多年的觀察,很多地方的獨角仙都被捕捉一空,
不只學童家長自己捕捉,有更多的商人是用麻布袋大量捕捉,
再運送到都市的甲虫館水族館去託售謀取暴利,
這些需求,就是來自於學校老師要求而人人購買的.
這樣大量的捕捉,甲虫不只減少了,更失去了在原棲地交配繁殖的機會
加上棲地不斷被破壞,讓甲虫的數量一年比一年減少,
很多以往經常在觀察的地點,在近年來都已經看不到甲虫出沒了,
我不曉得沒有捕捉壓力,是來自於什麼狀況下的評估?

只觀察拍攝,不要濫捕,要學習尊重生命,建立生態保育觀念。
這才是現今我們應該教育給下一代的重要課題!

楊維晟
《甲蟲放大鏡》一書中有提到一個觀察甲虫的好方案:
米缸中的米象鼻蟲,還有在寵物店販賣作為鳥類食餌,俗稱麵包蟲的擬步行蟲。
可不要小看牠們,這兩種甲蟲的體型雖然嬌小,繁殖力卻相當驚人,
短短幾個星期就能完成一個世代,觀察生活史不用再苦苦等待。
此外所需的飼養空間不大,想要飼養米象鼻蟲就找找家中米缸;
想要飼養麵包蟲,到水族寵物店花個新台幣十塊,再丟一片土司,
十幾隻麵包蟲就可成為你的觀察對象了。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何樂不為呢?
又不是叫您們去養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