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余光弘先生 之 雅美人食物的分類及其社會文化意義  分類:蘭嶼生活記事

余光弘先生 之 雅美人食物的分類及其社會文化意義 這是一篇隱藏文章。

2008/08/10 20:38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第76期21-42頁 民國82年秋季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No.76, pp.21-42, 1993(Autumn)

雅美人食物的分類及其社會文化意義
THE SOCIO-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YAMI FOOD CLASSIFICATIONS
(ABSTRACT)

余光弘
Yu Guang-hong

  瞭解雅美人的食物分類是瞭解雅美文化的第一步,本文嘗試從「食物符碼」(food
code)的角度,來剖析朗島雅美人的食物分類;從食物的分類入手以表達雅美人在性別
分工、社會交換關係以及性別意識的社會文化意義。本文除前言、結論外共分六節,第
二節先從食物的分類加以介紹,雅美人最重要的食物分類是主食kanen及副食yakan兩
類,副食項下又有更進一步的區分;第三節描述食物分類與兩性在食物生產分工上的關
係;第四節討論食物在雅美社會交換中的重要性,以及男女兩性在家生活中的互助互
賴;第五節總括前數節的資料,「解讀」出雅美人對女性的性別意象(gender
representations),從兩種並不一致的意象及與之相配合的社會文化制度的關聯,或許對
於雅美文化的瞭解有所幫助。 The Yami distinguish roughly two categories of food: kanen (staples) and yakan
(supplements). These two terms (and other terms for subcategories of yakan) are
“key words”(Evans-Pritchard 1962:80) to understanding Yami culture.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Yami food production is that the women play the major
role in “getting kanen” and herding pigs, while the men play the major role
in “searching for yakan” and taking care of goats. While Yami men may from time to
time farm their family gardens and feed pigs, Yami women never fish in the sea, nor
do they tend gotas. The Yami believe that women are physically weaker than men,
and hence they cannot handle the physically more demanding tasks performed by
men. In social exchange, although yakan is more emphasized than kanen, both
categories of food are indispensable. A husband and wife have to work together to
produce enough food to hold new boat or new house inauguration ceremonies, where
lots of taro, pork, and/or goat meat will be given away. A single or widowed man
will have no way to produce enough food to pay back his social debt. Although he
may not cease to be given, his social status will gradually fall because he cannot
return what he has taken.
In brief, there are two contradictory views of femaleness: women are thought
physically inferior, but socially valued. In terms of these gender representations, we
can make sense of the contradictions of female status in different social contexts.
For example, Yami women are excluded from inheriting family property (land, house,
domestic animals, etc.), while maternal and paternal kin are of similar importance.

一、前言

  人類學者對人類的飲食一向具有很高的興趣,不僅各民族之間食物的種類有
極大的差異,在食物的生產、準備、保存、交換,以及進食的禮儀、禁忌等等表
象都呈現繁多的變異,再深一層的探討將會發現與上述表象相關聯的社會制度及
理念系統更為複雜,因此以瞭解人類文化行為為己任的人類學者,對於各民族的
飲食體系自然會注意探討。但是雖然人類學對攝生系統具有長久研究的傳統,飲
食問題成為人類學研究的次級領域(subfield)卻是較晚近的,一直到七○年代,
被稱為「營養人類學」(nutritional anthropology)或食物人類學(anthropology
of food)的這一分支還是「一個剛被認可的分科」(a newly recognized
subdiscipline)(Wilson 1977:68)。   食物的研究逐漸成為一個分科的契機似乎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歐美諸國
為改善其殖民地或其本土少數族裔的營養條件展開許多的研究,當時的研究著重
的是實用性較高的知識之取得,以利改變某些族群的飲食內容、引入新的糧食作
物等工作能順利進行;因此常見的研究題材是:特定族群飲食的準備及消費並測
量其對生理方面的效果,傳統作物及新品系作物對生態體系的各種影響,理出某
些決定特別食物消費模式的社會文化因素等等(參考Fitzgerald 1977;Messer
1984)。除了較實用性的研究之外,六○年代之後有些人類學者(例如:Mary
Douglas,Levi-Strauss)也開始對食物有抽象層次較高的思考,食物被視為結構
的及象徵的溝通中一個包容力極強的媒介(a comprehensive medium for
structural and symbolic communication)(Khare and Rao 1986:5)
  本文即嘗試從「食物符碼」(food code)(Messer 1984:223)的角度,來剖
析朗島雅美人的食物分類(1);從食物的分類入手以表達雅美人在性別分工、社會
交換關係以及性別意識的社會文化意義。本文除前言、結論外共分六節,第二節
先從雅美人對食物的分類加以討論;第三節描述食物分類與兩性在食物生產分工
上的關係;第四節討論食物在雅美社會交換的重要性,以及男女兩性的互助互賴;
第五節總括前數節的資料,「解讀」出雅美人對女性的性別意象(gender
representations),從兩種並不一致的意象及與之相配合的社會文化制度的關聯,
或許對於雅美文化的瞭解有所幫助。

二、食物的分類

  從實際生活的觀察可以歸納出雅美人餐食的起碼結構(the minimum
structure of a meal)(Douglas 1972:68)。雅美人通常日食二餐,每天早晨離家
工作前吃早餐romyag,下午或黃昏工作完畢後再吃晚餐muyab,只有節慶時或因
故(例如天候不佳,外村親友到訪等)白日須留在家中,才會進午餐magza。不
論早、午或晚餐,雅美人認為正常的餐食必須具備兩大範疇的食物,即主食
kanen和副食yakan,前者也被雅美人簡單明瞭地稱作「飯」,後者則稱「菜」;飯、
菜之外還須有湯或水,以及餐後的檳榔與紙煙。與雅美人共食時,他們不時強調
「飯」、「菜」二者的相輔相成:有菜無飯吃不飽,有飯無菜則因食物單調食之無
味,草草了事也吃不飽。印度人正餐必備主食(staple),而且主食須以某一可被
接受的慣常方式做成(在南就是米粒完整、炊煮的飯),主食之外至少還要加
上一道菜(sidedish),不符這些要件的吃食都僅能算是點心(Katona-Apte 1975:
316-7);在本質上,雅美人的正餐、點心的標準亦與此相符,只是主食必須換成
水煮的藷芋或其他塊根作物,其他時間只有yakan或kanen的情況都是吃點心(2)。   主食最重要的是種植於水田中的水芋soli與旱田中的甘藷wakei,旱作的里
芋ketang、藷蕷wuvi及patan(一種塊根作物,中文名稱待查)亦常充主食以補
藷芋之不足;小米kadai通常作為儀禮場合親友互相餽贈的禮物,大約僅在節慶
時才有機會吃到。近年來,年輕人在學校及工廠中常以稻米為主食,從臺灣本島
輸入的稻也逐漸被某些雅美家庭接受,成為kanen之一。
  一般而論,每家都有數塊零散分布的藷芋田可輪流收穫掘取,即使其中一、
二處遭風害、蟲害等天災而歉收,也還不會導致主食供應的困難,因此主食的供
應頗為穩定,每個家庭不論貧富,日常的主食都是水煮的塊根作物,質量大體沒
有太大差別;即使節慶中的餐食,在主食方面也只有在量上較為豐富,很少在質
上有太大的變化(3)。
  副食又可分成日常與儀式節慶的兩類。日常佐餐的副食按其重要性分,依次
是海中各種魚類、軟體動物類(包括章魚、烏賊及各種貝類)、節肢動物類(主要
是螃蟹)、各種藻類,另外還有若干在山野採集的野生植物及動物。豬、羊與雞肉
並不供日常消費,只有舉行儀式時才會宰殺禽畜供食;雞較普遍,是普通家庭在
節慶時最常見的yakan;豬或羊一般僅在舉行落成禮時宰殺以分贈親友,少數豬
羊較多的人家在一般的歲時祭儀或生命儀禮時也會殺豬宰羊。
  雖然副食物種類繁多,日常的「主菜」以魚類最為重要,節慶時若無禽畜之
肉類,也常以魚類充數,因此雅美人最常見的餐食是塊根類作物與魚。在食物中
所佔比重極高的魚類,雅美人又因食用時間的不同而進一步的再加分類;從自然
時間來論,可將魚分成兩類:春天魚among no rayon即春天時洄游至蘭嶼的季
節性魚類,如:飛魚alibangband(Cypselurus spp.)、鬼頭刀arayu(Coryphaena
hippurus Linnaeus)及鮪魚vaoyu等等,在這個季節中以獵取這些洄游魚為主,
每日餐食的yakan也是以此為大宗;這些魚被認為平常與天神同住於天界,只有
在春天才從天上下來供雅美人捕食,季節結束後又返回天界,因此洄游魚類是神
聖的,有關其撈捕、食用都有許多的相關儀式與禁忌(參考Hsu 1982;Yu 1991)。
礁岩魚among no karawangan即棲息於近岸礁岩,在飛魚季節之外所捕食的魚,
種類極多。雖然從雅美人主位的觀點來看,among no rayon與among no
karawangan並非合併的歸類,從研究者客位的觀點,雅美人的食用魚類確可依季
節如此加以區分。
  從社會時間加上性別的因素,雅美人又將魚類分成數類,每個人須依其性別
及社會時間而選擇適合的食用魚類,這套分類中主要的有三大類:好魚wuyod不
論性別都能吃的魚、壞魚ra?et只有男性能吃的魚、老人魚kakanen no raraker
只有祖父級男性才能吃的魚(4)。其次的分類有分別適合孕婦、哺育幼兒的婦女、
妻子懷孕的男子、有哺乳兒的父親、男童、女童等不同發展階段者食用的魚;這
些次分類基本上是以好魚壞魚及女性男性為準,加於不同人生階段的飲食禁忌,
因此一個祖父級的男子是所有可食用的魚都能吃,而祖母級的女性則可吃所有的
好魚。
  目前我們仍不能確定雅美人分辨好魚、壞魚及老人魚的標準何在,有一較常
見的論點是根據魚腥的濃淡程度(張燦穩1991:58),腥味重的魚男人吃的壞魚,
壞魚中更腥的就是老人魚。徐韶韺(1987)指出幾種分別好魚、壞魚的標準:好
吃或不好吃、外觀(形體、顏色)的好壞、魚名吉或不吉、會不會傷人等等。仔
細查考當可發現這些說法並未觸及問題的核心,因為人類的認知會受到社會文化
的影響,魚的腥味濃淡、好吃與否、外觀是否理想的認定可能因其被歸為好魚、
壞魚而產生主觀意識的偏差;某些魚因為被歸為壞魚,拒食後產生腥臭、難吃、
難看的嫌惡感,或是因有上述嫌厭而將其歸入壞魚,孰因孰果實在值得懷疑。以
蝴蝶魚(Chaetodon spp.)為例,其顏色鮮豔美麗,是臺灣常見的家庭飼養觀賞魚,
朗島有幾位婦女在不同的閒談場合也曾論及蝶魚肉細味佳,但能夠食用的蝶魚大
都被歸為老人魚。文化主觀意識也可能會影響魚的命名,壞魚是因魚名不吉被嫌
棄,或是先被嫌厭而賦予惡名,也同樣難以確定,所以雅美人對魚類好壞的分類
標準還須更進一步的研究來釐清(5)。
  因為主要的yakan是魚類,原則上負責供應一家人yakan的成年男子每天的
主要工作是在海中捕魚,可是有時天候不佳,有時親友有事求助(如協助建屋、
造船等)常使其無法下海,縱使能下海也難以預料收獲如何,所以在一般狀況下,
沒有人可以確定他的晚餐及隔日的早餐(6)有沒有yakan可吃,有什麼yakan可
吃,以至yakan夠不夠吃;因此yakan在雅美人的餐食中是比kanen受到更大的
關注,學童下午放學回家後常急切地詢問:有什麼yakan﹖由於yakan是每日生
活的關心重點,在社會交換中yakan比kanen佔有較重要的地位,此點在下文中
將再討論。
  塊根類食物在食用時常因其呈團塊狀而不易吞嚥,故在雅美人進餐時,湯或
白水是必備的。在我的經驗中,湯是yakan的副產品,若yakan是魚類或雞,則
用烹煮魚或雞的湯佐餐;烹煮豬羊肉及蟹類、貝類的湯汁似乎不被用來佐餐,某
些海藻及野菜的湯也在進食時飲用。若無適合的湯,則以白水替代。
  yakan中魚的分類對雅美人的飲食行為與禮儀有很大的影響,對於神聖的洄
游魚在處理、烹煮及食用時有一套須嚴格遵循的手續(Yu 1991),也有專用的煮
鍋、盤及碗來烹煮及裝盛魚肉與魚湯;壞魚與好魚的鍋、盤、碗也須分開。雖然
盛魚的碗盤有男女之分,每人又有各自的一張姑婆芋葉以放置食物及食餘,雅美
人的習慣是一個家庭共食一盆kanen,因此進餐食壞魚的男子須注意不可污染共
用的藷芋,要取用時不可直接以手觸及,須用一竹簽tatari或小刀叉取。但男性
的這種污染性質僅是暫時的而非內在的,在接觸壞魚的那一刻起,至其洗手、漱
口為止;因此若有男子決定某餐不食壞魚,則可與婦女從同一碗盤取食。
  節慶儀式時才能享用的豬羊肉,在雅美人的宗教體系中具有特殊地位,目前
的資料尚不足以對此多所討論,在此僅提出兩點以略窺其一斑。第一,豬羊肉是
可以取悅鬼神的獻祭品,舉行重要儀式時必備豬或羊肉,平常無事在家中唱傳統
的禮歌是禁忌的,因鬼神聞聲而來見無物奉獻,就會作崇降禍,但若有殺豬或宰
羊則鬼神見之喜悅,此家庭會受庇佑。第二,豬羊是豐饒的象徵之一,在雅美神
話中,天神的住處有大量的芋頭、小米、金銀珠寶,成群的魚與豬羊;因此雅美
人評斷一個家庭富足的程度是以其擁有的水田、金銀珠寶與豬羊等為準的,其中
前兩項常以祖傳為主,但豬羊群的保有與增殖卻端視各人的福份,有些婦女飼養
的小豬總在長成前就死去或失蹤,有些男人牧養的羊隻只減不增,他們常被指為
「沒有福氣」的人,這種福氣的有無是非人所能決定的。當然因為雅美人日常食
物的單調,常是千篇一律的藷芋和魚,豬羊肉除特殊的儀式意義外,也被視為難
得的佳餚。
  除主副食外,香煙tabako、檳榔avuwa也是生活的必需品,不論男女大多數
的雅美人都嗜食檳榔及香煙,每日消耗量可觀;雅美人早上離家上山或下海工作
時,很少攜帶食物做午餐,可是煙及檳榔一定會隨身攜帶,抽煙吃檳榔更是每餐
食畢後不可少的節目,與雅美人共餐後主人都會以檳榔香煙敬客,尤其檳榔如同
西餐甜點後的咖啡一樣,是用畢餐食的正式表示;我個人不抽煙也不吃檳榔,食
罷後雅美主人常一再追問是否吃飽,是否要吃檳榔。雅美人抽的煙主要是公賣局
出品價廉質劣的新樂園煙;檳榔各家戶都多少種幾株,荖藤也是自植自用,以前
石灰是採海濱蚌殼自行燒製,近年已停產改向外購。
  此外,還有一些人工栽培的水果如:番龍眼achiai(Pometia pinnata
Forst.)、大葉山欖kulitan(Palaquium formosanum Hay.)、毛柿kamala
(Diospyros discolor Willd.),以及在田邊種植的香蕉、甘蔗、鳳梨等等,
野生的林投(Pandanus odoratissimus var. sinensis (Warb.) Kaneh.)、某種稱
nunuk的樹籽(推測是小葉蔓榕Ficus vaccinoides Hemsl. & King,但不能確
定)等等,都是充做零食,主要消費者是兒童,並未見此類水果與正常餐食合用。

三、食物的生產與分工

  從雅美人的生產活動來看,主要的分工是基於性別,一般的區分是婦女負責
「拿飯」,男人則是負責「找菜」,亦即女人負責陸上藷芋的生產,而男人是專職
於下海捕魚;可是實際觀察後可以發現女人田園的工作就像女人吃的魚一樣,是
男女均宜的,男子下海的營生也像男人吃的魚一般,是婦女不宜的;同樣的情況
也存在豬與羊的照顧上,以下分述之。   種植塊根類作物的水、旱田,初期的開闢工作都是由男子負責的,等到作物
種入田中,日常機械性的維護採收工作就由婦女擔任。蘭嶼的熱帶氣候提供雜草
滋生的有利條件,不論水、旱田,除草都是婦女的主要工作;由於雅美人各家的
田地常分散在部落領域內的各處,因此婦女每日須輪流到每塊田地工作,一塊地
除罷草後,待三、五日重臨野草又已長出,人與自然的角力永不停息。水田在除
草之外,另有一項整地的工作也須經常進行,通常呈梯田式的雅美水芋田,在田
之上方入水處,流水會帶來上源的泥土,但下沿的出水口田土會流失,淤泥太多
會使入水處的田土日漸增高,使田水淹不到水芋,下流部份泥土大量流失後,芋
苗會失去支持而倒伏,故水田中田土的截長補短是另一工作要項。但是雅美婦女
每日的首要工作還是「拿飯」mangap so kanen,在田中工作時一面掘取成熟的
作物以供家中餐食。如果是採收水芋,須將切下的莖葉再植回田中,採收地瓜時
也須常補植新株,如此可保持每塊田中不時都有一些可採收的藷芋。
  上舉婦女的農事男人也常會幫忙,尤其到離家較遠或位在較高山坡的水田,
常是夫婦二人同住工作,有時妻子因分娩、臥病等原因不能下田,男人也須拿起
掘棒去mangap so kanen。
  男人雖會插手農事,其首要職責卻是提供家人每日的yakan,在四面環海的蘭
嶼下海捕魚自然是尋找副食最方便的途徑。由於魚類在食物中的重要以及長期對
海洋生活的適應,雅美人發展出許多不同的漁法,若從漁人與海的相對位置來區
分,略可分成岸上、船上及潛水的三大類。最常見的岸上捕魚方法有竿釣法
mamasil、二人合作一人以竿驅魚另一人以掬網vanaka捕魚法mikatuyu(或稱
manazataza),以及拋射網nanawi;mikatuyu是在天候不佳風強浪大時採用,
nanawi則用於中或小浪時(7)。
  在船上的漁法又可分為洄游魚類與礁岸魚類的漁法,前者可使用大船、小船
與機動船,而後者僅能用小船。飛魚季節時的漁撈活動不論使用何種船隻,主要
是一面捕飛魚,一面用飛魚做餌釣取鬼頭刀、鮪等大型洄游魚類;大致而言,在
飛魚季的前兩個月僅能在夜間出動大船,用火炬集魚而以手網網魚,到漁季的下
半除大船夜間火漁外,小船也可行日間晝釣;近年有機動船後,事倍功半的大船
夜漁已少見,代以機動船在漁季下半時採用的追逐網漁法。
  機動船的使用增加漁人在海上活動的速度及範圍,也節省划槳推進的人力,
可是因雅美人的特殊漁法,使用機動船時需要較多的人手;每次作業要出動兩艘
機動船協同作業,每艘船上乘十餘、二十餘人,漁具是一張漁網,兩條有活套可
迅速連結及分解的驅魚索,驅魚索長度約一、二千公尺,索上大約每隔80公分繫
一綹彩線,兩船在約定作業的海域會合後,將二船的驅魚索合而為一,兩船即分
開往前平行奔馳,將驅魚索拖在船尾形成一馬蹄形,由於索上的彩線在水中隨波
翻滾具有阻嚇作用,飛魚即在繩圈內奔竄不敢逸出,大約半小時後,兩船開始準
備交會,這時船上的乘員紛紛躍入水中,游到驅魚索後排成一條人鍊,待包圍圈
縮小飛魚可能突圍時,在水中的人即須合力圍堵,將魚驅往兩船交會後拉開的漁
網內。此種漁法每次下網的收獲並不定,運氣好而且團隊合作佳時可以捕得一、
二千條飛魚,有時下網地點不對,可能毫無所獲或僅有寥寥可數的幾條。通常出
海一趟共下網四次,耗時六至八小時,漁獲雖然並不穩定,至少較從前使用木船
及手網的收獲要多出甚多。此種漁法二、三十年前開始使用時是配合大船為之,
因此,在機動船近兩年已損壞不堪使用的情況下,朗島村民又恢復用大船來代替
機動船。
  非飛魚季的七、八個月中小船能出海的時間較少,因為非飛魚季包含夏季的
颱風期與冬季的東北季風盛行期,尤其位居島嶼北方的朗島,冬季時海上經常彼
濤洶湧,夏季除颱風日外,男人常須上山整理飛魚季中較少顧及的山林田園,此
外在風平浪靜的日子還有許多漁法可用,相對的出動小船行繩釣的頻率就降低;
為免夏天白日炎陽曝曬之苦,有很多人改在夜間才划小船出海。
  需要潛水的漁法以魚槍paltog射魚最常見,漁人常隨身攜帶一鐵鉤順便獵取
海貝、章魚等;使用小型的追逐網與定置網時,常是兩、三人以上合作布網或驅
魚入網。在夏季時盛行另一種集體性的捕魚活動mapaktouktou,其法為在約十公
尺深的礁岩間魚群出沒處張網,參加驅魚者每人持一尾端墜鐵塊的長繩,排成弧
狀抽動鐵塊敲擊海底礁岩驅魚入網,主要目標在獵取岸邊礁岩底層的魚類among
no karawangan,例如:鸚哥魚(Scarus spp.)、龍占魚(Lethrinus spp.);據說
以前一社僅有一樹皮所編的魚網,故此種漁撈活動是部落性的,現在各社中已分
成數組,每組成員由七、八人至十餘或廿餘人不等,各組聚資合購物美價廉的機
製網使用。此種漁法所獲的魚通常都是肉質細嫩滋味鮮美的好魚,而且一般魚體
也較大,約在二十公分左右,甚至有達到三、四十公分者,鸚哥魚arawa更是極
受婦女歡迎的好魚;每次出海收獲雖然不定,通常情況參加者約可分得三、四條
大魚及幾條較小的魚,除正常家庭消費外還有餘裕可曬製魚乾,以備颱風來襲或
冬季天候惡劣無法下海之需。
  不論採用何種漁法,以及漁人本身的技術如何嫻熟高超,沒有人可以預見其
漁獲的;以最有效的漁法--機動船飛魚追逐網--為例,通常參加工作者可以
分到100-200條飛魚,但有一次出海下網一次後天氣轉劣,船隻須遠赴椰油的港
口避風,隨船出海的40人再從椰油步行回朗島,每人耗費一日的所得僅有6-7條
飛魚。使用魚鉤、魚槍、各種網具等也是多少須靠運氣,白忙一場空手而歸的情
形並非罕見。
  除了海中難測的因素外,雅美人食用魚類的分類法則,也常使雅美男子要充
份供應家中每一成員的yakan成為複雜的工作。雅美男子常抱怨女人吃的好魚很
滑溜,難以獵捕(8);我常見幾個一起上岸歸家的男人彼此探詢有否捕獲好魚,也
常見一家之主進餐時因未能捕到好魚而向妻女致歉;有一家中女兒眾多的男性報
導人,射魚上岸小憩時,總是撿出好魚,口中喃喃唸道:「這隻是太太的,這隻是
si-maomei的,這隻是si-mapunit的……。」如果發現數量不夠妻女飽餐之需,
立刻又下海努力。由於好魚的捕獲量經常較低,故都保留給予只能吃好魚的婦女,
因此好魚雖然男女都宜卻被稱做「女人魚」,相對的,壞魚也就被稱為「男人魚」。
  因為比較上yakan的供應較不穩定,女人的yakan更不穩定,雅美夫婦發生
嚴重爭執後若產生「冷戰」,妻子常拒絕與夫同寢(9),其夫若欲主動求和,可以趕
早下海,捕捉許多女人魚及雅美婦女嗜食的章魚,在其妻返家前並先代其取水、
清理家屋,也將所捕的魚煮好,其妻歸家時見到諸事都已打理清楚,又有一大盤
美味的yakan待其享用,少有不轉怒為喜的。
  雅美人對食用魚的分類,可能具有目前的資料尚不足以解讀的複雜巫術宗教
意義,但是如此的分類卻另有重要的生態意義。簡言之,某一段時間同一部落的
所有或部份成員,禁捕某些類的魚,對於保持各種魚類族群的生態平衡有其一定
的作用。依照傳統,在飛魚季節中,捕捉礁岸邊的魚是有許多禁忌加以限制的(參
考Hsu 1982),這四、五個月就是此類珊瑚礁魚類休養生息的時間。雖然長達七、
八個月的夏冬季,珊瑚礁魚類被不停的獵捕,由於食物禁忌的關係,每個部落總
有某些男子因其妻懷孕或是哺育幼兒,而暫停搜捕某些魚類。最重要的是好魚、
壞魚的區分,使很多易於捕捉的魚不被趕盡殺絕;以我在朗島所見,蝴蝶魚與單
棘魨(Cantherhines spp.)是用魚槍很易獵捕的魚,後者更因行動遲緩而被稱為
「懶惰魚」malmamong,冬天船釣時很易上鉤的是鶴鱵vazangos(Tylosurus
melanotus),但因蝴蝶魚是老人魚,單棘魨與鶴鱵是壞魚,雅美男人對這幾種魚
的捕殺只能適可而止,必須轉移目標到其他女人能吃的魚種,使得這些易於到手
的魚種不會受到過度的獵捕。
  男人從事海上漁撈固然是yakan的主要供應來源,女人亦可有限度地擷取海
洋資源,到海濱的潮間帶「找菜」manersavat,以補充家庭副食,但女人的活動
範圍僅限於海濱礁岩,水窟中的小魚lokton(Istiblennius spp., Entomacrodus
spp.)、礁石間的藻類、蟹類和貝類是她們獵取的目標(參見Kano and Segawa
1956:299)。有幾位朗島的報導人堅稱並無禁忌限制婦女釣魚與射魚,只是她們拿
飯與其他家務的負擔已太多,無暇及此,在我追問下他們承認從未聽聞有任何雅
美婦女確曾使用魚竿釣魚或下海射魚。不過不論大船或小船都是嚴格禁止婦女登
船的,違犯此一禁忌的船隻輕者漁運不佳,重者有船毀人亡之虞;唯在昔時交通
工具缺乏時,採收落成禮禮芋的婦女,可以搭乘載運水芋的小船。
  農漁業外,豬羊雞的畜養是雅美人次要的生業。豬與羊的照顧責任大致亦依
性別分工,通常婦女負責採收次級的藷芋煮熟與家庭食餘拌和,每日晨昏定時餵
飼豬隻,大部份的豬隻都自由地在家屋四週漫遊、覓食,僅有少數家庭擁有豬圈,
能將豬隻固定地圈養。山羊則是男人的職責,唯山羊完全自行覓食,在屬於部落
的牧地內,羊主可隨意放牧,羊隻純是自然地成長繁殖,羊主的照顧極粗放,除
非有母羊懷孕接近產期,羊主會較密切注意外,其他時間羊主至多每隔3-5日到
羊隻出沒處算算自家羊群的數目,若有羊隻失蹤則要到周遭的山林岩洞尋找,倘
是有新增的羊羔,須立刻在其耳上剪出羊主的所有權記號,不擬做為種羊的公羊
羔要為其去勢,如此而已。另外大部份家庭都飼雞若干,雞和豬的活動範圍相同,
但雞卻甚少由人餵食,與羊一般地任自由然生長增殖。
  可能因豬隻活動範圍不離家宅左近的關係,其照顧責任男人也常分擔,家中
不論男女對自有的豬隻都極清楚;可是對於活動性強的山羊,婦女卻無法插手,
家庭所有的羊隻男人極為熟悉(余光弘1992:61),但其妻女常漠不關心。例如,
我在朗島的一位報導人擁有二十餘頭山羊,他在1989年身故時,唯一的兒子尚小,
未及接掌家業,1993年初,我與其妻及其成年的女兒談及他們的羊群時,他們表
示四年來那群羊的狀況如何並不清楚,可能經常被海防班哨飼養的狗咬死,已所
剩無幾了。二十餘隻羊是很大的一筆產業,男主人過世後妻女即無以為繼,由此
可以看出在羊群牧養上的性別分工是較嚴格的。
  前往山林工作時雅美人會沿途採集野生植物,為擴大採集範圍通常下山時都
避開上山走的路線,採隻在雅美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可能已較前降低,採集物在
食物中所佔的比重不高。我與雅美人共食時嘗過的有採集物有山棕bebe(Aregna
engleri Becc.)、山蘇花wumauwum(Neottopteris rigida)、蘭嶼秋海棠esem
(Begonia kotoensis)、tevu(Doryopteris sp.),另有一種較常採食無法辨識種名
的野菜,雅美人稱sikoki(飛機之意),糙莖百合vunitan(Lilium longiflorum
Thunb.)尚未見有人採食(以上植物名參見衛惠林與劉斌雄1962:14)。此外,還
有椰子蟹、陸蟹、白鼻心等動物,若能捕獲也都可充做yakan。採集時的性別分工
較不明確,見到可食用的動植物不論男女都可取擷,可是在大樹上的果實及高山
上的植物都是由男子採集,白鼻心的捕獵也是男子的工作。

四、食物分類與社會交換

  從雅美人將食物分成kanen與yakan,大致上女人負責供應kanen,男人負
責供應yakan,以及雅美人相當程度上是依賴生計經濟維生的幾項事實,將有助於
進一步的理解雅美人的社會交換關係。換言之,一個家庭的主人、主婦每日的工
作就在維持一家人的飽餐,任何阻止或幫助其獲取食物的原因都有重要的交換意
義;以下從日常的交換情境與儀式性的交換情境分別加以討論。   雅美人認為近親之間有互相幫助的義務,這種近親的範圍是雙邊計算的,最
基本的是父祖孫等直系親及父母之同胞及其配偶、父母之同胞之子女及其配偶,
當然除這個被稱做ripus的近親群之外,每個人還會與某些朋友、鄰居保持類似近
親的親密交換關係。
  若有人在任何情況之下沒有足夠的食物,其他親友會儘量加以幫助;最常見
的情況是婦女生病、生產時,親友會送kanen到其家;各自成家立業的子、婿送
漁獲給年老的父母、岳父母(10);近年很多青壯男子離村到臺灣工作,親友常會送
魚予其留村的妻兒。通常建屋、造船或開闢田園等工作常須較多人力的投入,對
於放棄為家人取食前來幫忙的親友,主人義不容辭地須代其履行職責,因此當天
工作完畢時,主人要準備一份kanen與yakan送予每個前來幫忙的親友;雖然親
友間的換工互助是一種義務,一個無法提供幫工者養家活口的食物的主人是很難
獲得親友幫助的。雅美人這種勞力與食物的立即性交換,是非生計性經濟的漢人
很難理解的,對人而言,親朋之間的互助要立即求償是很不適當的,從此觀點
去看雅美人的勞力與食物互換,當然會有偏差的批評。
  前已言之,yakan的獲得運氣成份很大,固然下海常會空手而返或所獲不多,
有時也會大有斬獲,捕得遠超過一個家庭消費的大魚或大量的魚,在此情況下往
往會宴請親友,有福共享;但邀宴的主人家卻無法臨時提供足夠的kanen,因此
這類臨時性的宴客受邀的各家戶赴宴時須自備kanen。平常往訪外村親友都須攜
帶藷芋數條及一些魚乾為禮物,通常客人到訪的時間在午後近黃昏時,客人贈送
的禮物至少可以免除主人缺糧招待須夤夜上山下海張羅的尷尬;有客到訪,主人
當然白日停止工作留在家中陪客,若家中食物告罄,女客可能會與主婦上山「拿
飯」,男客也會與男主人下海「找菜」;客人告辭時,男主人同樣以藷芋及魚乾相
贈,客人黃昏抵家後也有足夠支持至翌日的食物。此種「以同易同」(exchanging
like for like)的禮物交換被誤認為僅有非實用性的社會功能,而缺乏以有易無
式交易的經濟意義(Rubel and Rosman 1978),從雅美人的實例中即可看出幾乎
相同的禮物互換也有不可忽視的經濟功能(參考Yu 1991:39-43)。
  kanen與yakan在節慶交換中也佔有重要地位,在歲時祭儀中有三個節慶
--祈年祭mapazos、羊祭miripus so kagling及豐年節mipiavengan(參見Yu
1991)--上述ripus的近親彼此要互贈禮物,親戚互相贈送的禮物大致是一樣
的,都是三個藷或芋(或其他的塊根作物)以及一條魚乾(若家中殺豬羊則以豬
羊肉代替魚乾)(11),雖然每家都要送出數十份禮物,各家準備的藷芋及魚乾都不
多,親戚送來的禮物立刻轉手送人,因為送出及收受的禮物份數及份量是大略相
同的,經過一番送往迎來後,各家所得的kanen與yanan和原先準備的也約略相
當。雖然屬於kanen的藷芋與屬於yakan的豬羊肉魚乾等同樣都是禮物交換的必
備要項,實際上kanen僅是陪襯,真正期望的是能獲贈較好的yakan,能夠以魚
乾換到豬羊或雞肉是最好不過,換些較為美味的魚乾也可(12)。
  雅美人最重要的儀式性交換場合是落成禮。在建造新屋、新船時,若行有餘
力,主人可以決定舉行落成禮(有關文獻請參閱林衡立1960;鄭惠英1984;鄭
惠英等1986);要舉行落成禮的家庭必須在三、四年前即開始籌備,準備工作的
重點在生產大量的kanen與yakan,故須開闢大片的水芋田以及畜養大群的豬
羊,儀式的兩個重點在於邀請本部落內的所有親友及他部落的親戚,至主人家中
徹夜唱禮歌祝福屋主的興旺,以及將屋主積聚的大量水芋及豬、羊肉分給每個參
與典禮的外村親戚及本部落內的每一戶人家,每次儀式經常消耗近噸的芋頭,還
要至少三、四隻豬羊,富厚之家所費常數倍於此。
  村中有人舉行落成禮,大部份的村人會到場觀禮,有需人手之處(例如:將
大量的水芋從貯藏處運出堆置在新屋或新船上時),不論親疏都會出手相幫,就算
未曾真正效力,至少也達到「捧人場」的效果,使儀式場合顯得人多而熱鬧;因
此村中每戶人家獲贈的一份芋與肉,就如同前述幫工者獲贈kanen與yanan的意
義相同。而外村的親戚與主人家的禮物交換也與平常時互訪的交換可等量齊觀。
  舉行儀式時方能宰殺食用的豬羊,一方面在其難以取得,再方面是傳統缺少
變化的飲食中偶然的美味,故受到雅美人的珍視。一個能夠經常舉行落成禮及在
歲時祭儀或家庭生命儀禮中殺豬宰羊分享親友的男人,自然會受到較多的尊崇。
一般人舉行落成禮卻常是累積未償的「人情債」之壓力,每個舉行此種大規模儀
式的朗島家庭,幾乎都有相同的原因:「常吃別人的豬肉,不好意思」。通常一個
男子一生中大約舉行3-4次的落成禮,即可「收支相抵」;無法達到此標準,或終
生無力支持此種典禮者常受到輕視。
  由於落成禮是成人獲致完整的社會人格所必需的,此點對於男人遠較女人重
要,而落成禮中所需的kanen與yakan數量極大,如果不是夫妻分工合作,一個
男人或一個女人每日既要「拿飯」又要「找菜」,疲於奔命的所獲也僅夠糊口,遑
論還有餘力生產上噸的水芋及豬羊肉以舉行落成禮。一個終身未娶的男人,在儀
式交換體系中,永遠居於只取不予的地位,其在社會中的地位將逐漸淪至底層;
一個獨身女人等於自外於儀式交換體系,無由獲得寶貴的豬羊肉。因此雅美人對
於夫妻關係十分重視,彼此休戚相關、榮辱與共的一體感很強,一個單身的男或
女(除非已年老且有許多子孫)在社會中的地位幾乎與未成年人相去不遠,因此
夫妻若不幸有一方死亡或離異也都很快會再婚,重新組成一個完整的經濟及社會
單位。夫妻的一體感還可以從親屬關係中看出,雅美人對於配偶的血親與血親的
配偶都視為血親,不僅在親屬稱謂上沒有分別,在行為層面亦是如此(參見Yu
1991:51)。
  男人對女人的依賴以及蘭嶼人口歷來性比例呈現女少男多的趨勢,男子常有
無偶之虞(13),因此女性地位是頗受重視的,男女初婚時易於離異,但育有子女的
夫婦大都不輕言離婚。從表面的觀察來看(14),夫婦發生爭執後似乎男子態度先軟
化的為多,第三節中曾述及雅美男子特別的求和方式,也可對雅美婦女地位之被
看重做一註腳。

五、食物分類與兩性

  從上文的討論可以看出雅美人的食物分類與性(gender)的密切關係,我們
可以圖1簡單地表達,在進一步引申之前,必須先澄清本文的論述並非結構主
義的觀點出發,雖然本節中擷取數對類似二元對立(binary oppositions)的分類
範疇,這些範疇並非都是兩兩出現的,例如:kanen與yakan固是餐食中的主要
部份,雅美人的正式餐食還須有湯及檳榔、香煙;日常的yakan不僅貝藻蟹類等
多項,可食的魚類也大別為三類而非二類;儀式場合的yakan除豬羊外還有雞,
也未排除一般日常所食的。其次,這些成對的分類雖然都與男女兩性的區分有關,
                 圖1
            ┌KANEN

            │
         餐食─┤     ┌好魚
            │    ┌日常─┤
│ │ └壞魚
└YAKAN ─┤
            │   ┌豬
                   └儀式─┤
└羊 其彼此之間卻無固定關係,例如:kanen與豬與好魚,前二者主要是由婦女負責
生產,後者是婦女的食物,但三者之間並無明確的關聯;yakan與羊與壞魚亦同。
  雅美人認為餐食中必須有kanen與yakan才足以飽餐,這樣的分類範疇與其
他的社會文化範疇(女/男、農/漁、陸/海)有緊密的關係,一男一女構成一
個最基本的社會經濟單位,農業與漁業合成完整的生產體系,陸地(或島嶼)與
海洋構成雅美人完整的生活空間(參見圖2);就像有飯無菜或有菜無飯都無法真
正滿足人的食慾一般,一個正常發展的家庭要有男有女,也須農漁並重才能維持
基本生計,因此陸域與海域都是重要的活動空間。
                圖2
            ┌───┬───┐
            │   │   │
            │kanen │ yakan│
            │(女)│(男)│
            │(農)│(漁)│
    │(陸)│(海)│
            │   │   │
            └───┴───┘
  在這些分類概念的互相加強之下,婦女的重要性在雅美社會中是有普遍認識
的。女人與男人在經濟活動中的互助、互補,以及一個家庭必須有平衡的男女分
工,才能有充份的經濟條件,以履行社會交換與儀式交換的義務的事實,再加上
雅美人口歷來男多於女的傾向,雅美婦女的地位是極高的,婚姻是嚴格的一夫一
妻制,男人以暴力欺凌其妻的情況甚少見,毆妻者會受到妻方親屬的反擊與社會
輿論的制裁。相較之下,新幾內亞高原區(New Guinea Highlands)的婦女的地
位非常低落,她們與雅美婦女一般是主食塊根類作物(主要是甘藷)的生產者,
以及主要動物性蛋白食物(豬)的畜養者。婦女雖然是主要的生產者,主要的消
費者卻是男人;男人雖然很清楚他們對婦女勞力的依賴,但在性意識中,婦女卻
被認為是低下的,她們的經血及排泄物是令男人恐懼的污染源,因此一方面男女
在居住的安排保持隔離,而另一方面婦女被視為男性的一項財產,男人對婦女經
常暴力相向,社會也以多妻為地位的象徵(參見Gelber 1986)。
另外與女/男的區分有關的食物分類範疇是好魚/壞魚及豬/羊,這些分類
範疇和上面已提出的農/漁及陸/海還是可以併列考慮,從儀式交換以及部落事
務的參與上來看,公私部門(public/domestic sphere)的區分與男女的角色區分
是一致的。在某種程度上這兩對食物分類範疇也是自成系統,好魚與壞魚(老人
魚包括在壞魚內)構成食用魚類的整體,豬(雞的屬性與豬相類)與羊是主要的
畜產及儀式用禮牲構成儀式性yakan的整體,但將女/男兩性的行為與這幾對相
關的分類範疇共同考慮時,其關係如圖3:
                 圖3
           ┌──────┬────┐
           │      │ 好魚 │
           │      │ (豬) │
           │  壞魚  │ (農) │
           │  (羊)  │ (陸) │
           │  (漁)  │ (私) │
           │  (海)  └────┤
           │  (公)       │
│           │
│           │
           └───────────┘
  圖3右上角小方塊的範圍是女人允許的領域,女人只能吃好魚、飼豬、活動
於陸上從事農耕,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與儀式,卻禁忌吃壞魚,也不能牧羊(但
婦女並無食羊肉的禁忌)及下海捕魚,不能涉足部落的公共事務與儀式;反觀男
人,其活動可遍及整個大方塊全域。雅美人的觀念中認為女人體質關係抵抗力較
弱,所以不能吃壞魚;而女人的體力也較差,因此對於活動力強的山羊無法控制,
也不能勝任海上費力的艱苦工作;總而言之,雅美人也不能免於人類社會偏見的
認為女人較男人差的觀念,就如亞里士多德說的:「女人之所以為女人是因其缺乏
某些品質;我們應視女人的本質是受制於自然的缺陷」(轉引自Sanday 1990:
3)。不論此一看法是否有事實根據,雅美社會在某些層面上是重男輕女、男性主
導的,女人不止是活動領域受到限制,其社會人格必須依附男性而無法獨立自主,
婦女除不能參與部落的公共事務與儀式外,也不能做為儀式性交換的主人;家庭
田產畜群是由子繼承,無子者可由已婚女繼承,但從此這些產業將依婿之男系往
下傳遞。
  傳統的人類學性別研究大都以男女兩性的不平等(inequality)、女性地位一
貫的低落為主題,但近來的研究逐漸意識到問題並非如此單純,性別意象(gender
representation)是多面向的,這些意象也非調合一致的,要瞭解互相矛盾的意象
的文化意義,必須從這些性別意象出現的情境(context)以及其與其他意象在其
他情境的配合來加以探討才有意義(參見Sanday and Goodenough 1990)。例
如:Meigs(1990)就指出新幾內亞的Hua人,除了在男性成年禮中瀰漫的輕賤
女性的理念外,還有另外兩種與之完全矛盾的性理念--對女性生理優於男性的
羨慕以及男女互相依賴的平等意識,這些不同的理念的並存是Hua社會「生殖及
防衛的合併需求」所必備的。源於兩性的生理差異而對婦女產生的偏見,與體認
兩性在構成完整的家庭社經單位之互補性而對婦女加以重視,這兩種不同的性別
意象的併存於雅美社會,可以視為上述理論的另一例證。

六、結論

  Evans-Pritchard(1962:80)曾說:「社會人類學的田野工作中,最難的工作
是去確定幾個基詞(key words)的意義,整個研究的成功端賴對〔這些基詞〕的
瞭解」。我個人從事雅美文化的初步探索時對此點頗能體會,每當執筆為文或與人
討論雅美文化時,若未先將雅美人對食物分類的幾個「基詞」加以解說,後續的
論述常覺滯礙,因此在個人有關雅美社會文化研究的系列論文即將陸續發表之前,
乃先草成本文完成奠基的工作。   每個族群的飲食體系都各有其內在邏輯(internal logic),也與文化的其他次
級系統(subsystems)諸如宗教、社會組織等等發生關聯(Goode et al.1984);
本文涉及的並非雅美人的整個飲食體系,僅就雅美人對食物的分類入手;雅美人
的飲食乍看十分簡單,大部份的餐食僅有兩項--kanen與yakan,kanen與
yakan各有日常及儀式場合所食的區分,日常最多見的kanen與yakan就是塊根
類作物和魚類,居於重要地位的魚又細分成好魚、壞魚與老人魚,儀式性的yakan
主要是豬、羊與雞。但從這幾個簡單的分類範疇為切入點,卻有助於我們對雅美
文化更深的瞭解。
  與這些分類概念最直接相關的就是生產的性別分工,雅美男女的日常工作即
在分頭生產不同範疇的食物,雖然男女各有所司,女人能夠從事的工作男人也都
可插手,但男人下海的營生及山羊的牧養女性卻不得參與,就如同女人僅能吃男
女均宜的好魚,卻忌食男人專利的壞魚。瞭解食物的分類及生產分工後,有助於
瞭解食物在雅美人社會交換中的社會文化意義,例如:yakan為何是較受關注的
交換項目;落成禮的宴會為何是美拉尼西亞式的(Melanesian-style)
(Malinowski 1935:28),即賓客聚集享受的樂趣是欣賞大量堆積、展示的食物,
而非共享盛筵,同聚共享的常只是家庭成員;為何雅美人的社會交換傾向立即性
的交換等等。最後統合的分析可以理出雅美人兩個互相矛盾的性別意象,一方面
是重男輕女,認為女人不及男人,另一方面又是男女平等,認為男女是互補互賴
的;以性別意象為基礎,可以更進一步的理解雅美文化中的某些矛盾,例如:一
方面家業由男系傳邊,拒絕女子承繼田產畜群的權利,另一方面在親從長嗣名時,
堅持的是出生的長幼而非性別,而計算親屬關係時是父方、母方並重。

註譯

本文民國83年(1994)4月出版。
作者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註1:以下資料係根據1988年9月-1989年8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及內政部營建
  署的經費補助在朗島進行一年的密集田野工作,以及1992年2月開始獲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的經費
  支助至今所做的若干短期調查的資料。對於上述單位的財務支持在此謹申謝忱。本文中之雅美語詞及其
  拼音經施秀靜及董美妹兩位小姐之訂正,謹致謝意。
註2:在朗島時有幾次在與雅美人工作後飢腸轆轆地返家,體貼的主婦一面準備晚餐一面用刨成絲的地瓜加糖
  煮湯,吃過兩三碗這種「點心」後不及一小時正餐即出爐,大家又繼續吃晚餐。
註3:在飛魚季中的一個祭典pinganangana,雅美婦女依照習俗會將芋頭煮熟攪成泥狀,摻上豬油做成布丁狀
  的芋糕ngimei,在其他節慶時偶有少數勤勞的主婦也會做這種芋糕供家人食用;這是目前所知雅美人在
  主食方面僅見的變化。
註4:kakanen no raraker原意是raraker(老人)的kanen(食物);我個人所知raraker是指五、六十歲以
  上的老年人,衛惠林與劉斌雄指出只要育有一子或女即可被稱raraker(1962:114),此說有待查證。徐
  韶韺指出老人魚是「有孫子、曾孫的人始能吃的魚」(1987:46);從朗島獲得資料顯示,五、六十歲以
  上未婚的老鰥夫,以及未育子女、子女未婚或未育的老人亦能吃老人魚,因此並非成為祖父者才能吃老
  人魚。有些已成祖父者因其父尚在世,也將老人魚視為禁忌,故在文中暫以「祖父級」表示raraker。
註5:海洋生物學家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性情凶猛、食性複雜的魚……是男人魚;而外形溫馴、食性單純的
  ……是女人魚……」(張崑雄等1989:64)。由於我個人對於魚類生態並無研究,對此觀點無法多加評論。
註6:早餐常是前一夜的食餘,若早餐重新準備食物也不外是前一夜同樣的幾樣,因此晚餐與隔日早餐的內容
  常是相同的。
註7:本節中述及的各種漁法,在許多著作中都曾論及,尤其Kano and Segawa(1956)、Hsu(1982)及張
  燦穩(1991)等書中還附有詳細圖片,因各人學科背景及研究的村落不同,所使用的中文名詞及雅美語
  名詞、拼音也有差異,但大致上可以看出各村落的漁法是大同小異的。有些漁法其他著作未述及,或所
  述與我個人所見差異較大的,在本節中會有較多的描述。本文的魚類學名主要參考臺灣近海魚類圖鑑(沈
  世傑1984)由於實物與圖片的差距,可能有些認定的錯誤。
註8:張燦穩(1991:59)認為女人魚大多數生活於深海中,故難於捕獲,以我個人近岸礁間潛水時隨處可見鸚
  哥魚及礁岸等釣常釣獲女人魚來看,此一說法似待商榷。
註9:雅美家庭建築有主屋、涼臺、工作房,一般家庭常只有後二者其中之一,主屋視其規模分成二或三進,
  但其內部並無隔間,一家人睡眠時一字排開在同一地板上。婦女表示對配偶的不悅時可依其程度選擇:
  睡在同一地板但雙方保持距離,分睡不同的建築物中,最嚴重的是離家到父母、同胞或其他親戚家暫住。
  但因家中常有子女須照顧,除極端狀況外,「冷戰」持續時婦女白天仍會照常操持家務。
註10:雅美人是以核心家庭為主,老夫婦通常都自營其生,男人年老體衰後出海的頻率大減,而經常會轉移到
  較不耗力的農事工作,因此老夫婦組成的家庭在kanen的生產方面與年輕人並無太大不同。當然年輕人
  有時也會送kanen予年老的父母,只是相對上較送魚為少。
註11:kanen與yakan的量可因彼此關係而酌量增加,尤其是mipiavengan時因為飛魚季剛結束,各家都存有
  大量魚乾,在近親間(若子贈父或婿贈岳父)所送的yakan較多。
註12:由於每個男人擅長的漁法與熟悉的海域不同,各家常吃的魚種也不同,我曾見報導人在收禮時留下在其
  家中較少見的魚種,這可能也是一種口味的調節吧﹖
註13:雅美人口中的男性優勢,衛惠林與劉斌雄(1962:118-27)已有討論;從我們取得的統計資料中,自1906
  年至1988年的83年間,只有41年有堪比較的數據,這41年的材料中,男女性比例都超過100,1946年
  以後大致都在110以上,最低及最高分別是1906的104與1988的118。近年的男性人口偏高有可能是移
  入者男遠多於女的扭曲效果;但近蘭嶼的開放導致族群間通婚的增加,而此種通婚以婦女外嫁為多數,
  對雅美男子擇偶的困難更為增高。朗島1989年有580人,其男291女289;可是無偶的適婚齡男子甚多,
  但婦女超過二十歲以後無偶的似未之見,有些五、六十歲的老婦,喪偶後也都很快結束寡居生活。
註14:我觀察到的夫婦爭吵事件並不多,樣本也不夠普遍,但嚴重爭吵後由男方先求和是一致的。

參考書目

余光弘
  1992 田野資料的運用與解釋--再論雅美族之父系世系群,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4:48-75。
沈世傑
  1984 臺灣近海魚類圖鑑。臺北:臺灣大學動物系。
林衡立
  1960 雅美族工作房落成禮,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9:109-138。
徐韶韺著;黃耀榮譯
  1987 雅美族:其天與人、魚。(未發表:本文引用1989關華山校正稿)
張崑雄等
  1989 蘭嶼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調查評鑑規劃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
張燦穩
  1991 蘭嶼椰油村雅美族人漁場利用形態。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惠英
  1984 雅美大船文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7:95-155。
鄭惠英、董瑪女、吳玲玲
  1986 野銀村工作房落成禮,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8:119-151。
衛惠林、劉斌雄
  1962 蘭嶼雅美族的社會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甲種第1號。臺北:中央研究院民
     族學研究所。
Douglas, Mary T.
  1972 Deciphering a Meal. Daedalus 101:61-82.
Evans-Pritchard, E.E.
  1962 Social Anthropology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Fitzgerald, Thomas K.(ed.)
  1977 Nutrition and Anthropology in Action. Amsterdam: van Gorcum, Assen.
Gelber, Marilyn G.
  1986 Gender and Society in the New Guinea Highlands: 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on Antagonism toward Women. Boulder and London: Westview Press.
Goode, Judith G., K. Curtis and J. Theophano
  1984 Meal Formats, Meal Cycles, and Menu Negotiationin the Maintenance of an
     Italian-American Community. In Food in the Social Order: Studies of Food and
     Festivities n Three American Communities. Mary Douglas, ed. pp.143-218.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Hsu, Ying-chou
  1982 Yami Fishing Practices: Migratory Fish. Taipei: Southern Materials Center, Inc.
Kano, T. and K. Segawa
  1956 An Illustrated Ethnography of Formosan Aborigines, vol. 1, the Yami. Tokyo:
     Maruzen Company, Ltd.
Katona-Apte, Judit
  1975 Dietary Aspects of Acculturation: Meals, Feasts, and Fasts in a Minority
     Community in South Asia. In Gastronomy: The Anthropology of Food and Food
     Habits. M. Arnott, ed. pp.315-326. Paris: Mouton Publishers.
Khare, R.S. and M.S.A. Rao(eds.)
  1986 Food, Society, and Culture: Aspects in South Asian Food System. Durham, North
     Carolina: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Malinowski, Bronislaw
  1936 Coral Garden and Their Magic: A Study of the Methods of Tilling the Soil and
     Agricultural Rites in the Trobriand Islands.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 Inc.
Meigs, Anna
  1990 Multiple Gender Ideologies and Statuses. In Beyond the Second Sex. P. R. Sanday
     and R.G. Goodenough, eds. pp.101-12.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Messer, Ellen
  1984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Diet.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13:205-49.
Rubel, Paula G. and Abraham Rosman
  1978 Your Own Pigs, You May not Ea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ew Guinea Societie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anday, Peggy Reeves
  1990 Introduction. In Beyond the Second Sex. P.R. Sanday and R.G. Goodenough. eds.
     pp.1-19.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Sanday, Peggy Reeves and Ruth Gallapher Goodenough(eds.)
  1990 Beyond the Second Sex: New Directions in the Anthropology of Gender.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Willson, Christine S.
  1977 Research Methods in Nutritional Anthropology: Approaches and Techniques. In
     Nutrition and Anthropology in Action. Thomas K. Fitzgerald, ed. pp.62-68.
     Amsterdam: van Gorcum, Assen.
Yu, Guang-hong
  1991 Ritual, Society, and Culture among the Yami.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 則留言:

  1. 小張小張,你的部落格怎麼變得看起來像老學究的地盤?!
    文章價值當然很高啦,但是如果我是第一次來,一定不敢留言給你,因為被落落長的文字嚇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