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都蘭的樹皮帽








大中午豔陽下,糖廠的另一端,
一整排的倉庫的末端,大榕樹蔭工作房下 
傳來一陣又一陣的敲擊聲
豆 豆 豆  豆豆豆~

小張魚說這聲音頗有玄機
我則以為是阿美族的媽媽們在剁水餃餡
兩人的文化水平高低,
在此就可以清楚看出  逕渭分明

糖廠的這一頭還有兩間藝品展售中心及咖啡廳
其中一家店是"好的擺"↓(見下圖)




我想意思是,[好的藝術品擺這兒, 壞的不擺]
這些展售中心所有的作品都是駐地藝術家的心血
不過,我們兩人的口袋都空空,
連加油回去的油錢都要省著花了
實在不好意思
空手進去又空手出來
沒有跟人家交關什麼
只好先放棄這一邊

於是就循著那神秘的一陣又一陣的敲擊聲
頂著酷熱大太陽
走向廣場的另一 端


原來阿美的媽媽們
不是在剁水餃餡
而是在做傳統的樹皮帽
如井底之蛙的我們
當下十分驚豔
發出哇哇的讚美聲


樹皮帽的美麗模樣
它們是由構樹及雀榕的外皮
經過許多繁瑣的過程所製成
十分濃郁的南島風格
看了好喜歡,一頂500元,
還有樹皮封面的筆記簿!!
很適合買回去送給老婆和女朋友一人一頂啊



來自原民台的消息:

都蘭部落為了振興部落產業發展,今年初特別向勞委會爭取到多元就業方案的經費,不但是提供了族人八個就業機會,更振興發揚都蘭部落特色的樹皮、木製品等產業,經過半年多的執行成果非凡,就業員不但是有酬勞,還可以學習到傳統的技藝。

就 業員手持鐵槌,不停的敲打著從構樹取下的樹皮,不到一個上午的時間,一頂樹皮帽就成形了。都蘭部落的阿度蘭阿美斯文化協進會,今年初特別向勞委會爭取到振 興部落產業的多元就業方案,執行到今天已有半年多,分別製作了極具都蘭部落特色的樹皮帽、樹皮包、樹皮封面日記簿等,以及精製的木製藝品,這些成品目前都 擺設在台東都蘭糖場展售。

都蘭部落的多元就業方案,提供了八個就業機會給族人,他們分別從事樹皮、木製等藝品的製作。從今年二月起就開始,到今年底,。有了工作之後不但是習得了技藝,也徹底改善解決了生活上的經濟問題。

據協會人員表示,多元就業方案可以進行到三期(一年一期),不過就業員只限參加一期,下一期將更換從業員,這是勞委會所訂的原則。族人對於如此的措施,希望能夠放寬繼續讓他們工作下去,讓他們完全學會。



加上手工編織的彩帶,樹皮帽展現了不同樣貎的流行風尚

樹皮帽其實是一種概念的展現,
而樹皮的概念也被都蘭的阿美族人發展成背心衣物。
最早樹皮衣的出現,是因為族人上山打獵時,
為了不被蚊蟲叮咬和植物的割傷所 製,
即便是今天,當我們以現代的眼光來欣賞,
都蘭阿美族長老們的巧思時,依然受其充滿原始創造力而感動,
而且仍然能夠與其作品產生共鳴。

樹皮的衣物原本使 用的原料是雀榕,
但是近幾年因為植物保育和雀榕生長速度較慢的關係,
則以生長較快的構樹取代原本的雀榕,
樹皮衣物本身天然,雖然經過製造,
但是作品卻依然 散發著構樹特殊的淡淡香氣,穿著在身上透氣涼爽,
就像被大自然擁抱一樣,這樣取之大自然,用之大自然,
和大自然和平共處的生活態度,
讓所有拜訪的人,對生 活有另一個層次的體會。




目前樹皮布的製造與取得,多半使用構樹和雀榕的樹皮做成「樹皮衣」,
其中又以較易取得的構樹為大宗。
使用構樹製作樹皮衣時,必須先削掉最外層的表皮,
再利 用鐵鎚敲打構樹,以破壞構樹的形成層組織,
使樹皮與木質部分離,以方便取得所需的樹皮。
也因為樹皮包含周皮組織,才能使樹皮衣具有防水的功能。
此外,構樹 的樹皮纖維也適合用來造紙,
相傳東漢蔡倫造紙的材料,就是取自構樹的樹皮。

在砍伐樹木製作樹皮衣之前,
頭目會代表族人舉起酒杯,
敬拜天、 地、祖靈與這個地區的神明之後才砍樹。
並且會拿一顆石頭放在樹根旁,
敬告這棵樹:「我用石頭跟您換一枝樹幹,希望您可以祝福我們。」
表示不會白白取走樹幹 的意思。
阿美族人說當樹木快倒下時「鳴~鳴~」的聲音是樹靈的哭泣聲,
因此在取用大自然的材料時都必須心存感激。

構樹和雀榕因為生長快速,被砍掉的枝幹
會再生長出新的枝幹,於是這也代表了一種自然永續的觀念,
年年都可以去取樹幹,不用擔心他們會因砍伐而滅絕。


當然,這裡不只有樹皮帽與大型藝術木雕
也有平民生活實用化的藝術品
我們獲得同意,
進入展場參觀很多不同風味的傢俱
大多是原木製的桌 椅 櫃
各位朋友一同來欣賞一下吧
這些都是可以透過經濟交流,
把喜歡的傢俱帶回家裡去

漂流木在阿美族藝術家的手中,
被重新賦予了生命










註:
希巨蘇飛(廖勝義,1966~ )
Siki,漢名廖勝義,阿美族人,1966年出生於台東縣都蘭部落。 1995年接受大港口部落藝術家季‧拉黑子(劉奕興)之啟蒙,開始個人的藝術生涯;木雕受教於Eki(林益千)與ZaNum(阿水,陳正瑞),常以阿美族 神話故事為題材。2001年又創立了「都蘭山劇團」,將其創作進一步拓展到表演領域。曾擔任台東縣都蘭國中、國小、泰源國中、國小木雕班老師,現任 SiKi木雕工作室負責人、都蘭山劇團團長及都蘭紅糖文化藝術館館長。撰文者/劉智遠 (《典藏目錄2004~2005》

因為離開而開始 強烈認同、意識著部落,幾乎是大部分原住民藝術家必經的一個「折返」歷程。對民國七十、八十年代的原住民青年來說,到大城市工作是天經地義,選擇留在部落 中將是沒有出路,甚至是會被譴責;然而往往隻身進入到城市謀生的青年,自然必須經歷社群性的區隔與剝奪,無論來自那一層面。希巨‧蘇飛早年曾離開都蘭部 落,並在當兵退伍後至台北做板模工謀生,這段時間雖然短暫,卻讓他深刻知覺到先於個體存在的普遍事實-少數族群在主流中的差異與被對立。年輕的希巨在大環 境底下承受著工作與生活上的不順遂,凝結出一個鬱悶的自我認識,,希巨接收了當時的氛圍,二十七、八歲便決定留在部落,「因為不這樣太浪費」。-上述介紹摘取自  ~藝術認證。

10 則留言:

  1. 老婆和女朋友??我想你的老婆就是你的女朋友吧~ :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呵呵
      老婆只有一個
      女朋友有好多個哩

      刪除
  2. 我上次沒看到在剁水餃餡耶 :))

    那紋路真美 , 不知道聞起來還有樹皮香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樹皮香倒是沒有聞到啊

      不過樹皮帽的製程
      一直叫人唸唸不忘

      希望有機會可以再參觀見學一次 :>

      刪除
  3. 原住民真是天生的藝術家
    一切創作來源都來自生活
    我們一出生就被體制社會化
    造就失去創造與發想的能量
     

    回覆刪除
    回覆
    1. 現在僵硬的教育制度,
      以及只能向前看的價值觀,
      真的會埋沒許多人才.
      (種子末萌芽,就先被悶死)

      教改多年,
      只看到年輕學子的壓力日益沈重,
      他們能喘口氣,已經偷笑了,
      一般人那有閒再去理會什麼生活的藝術呢?

      唯有跳脫社會藩籬的勇者
      才能成為無拘無束的藝術家啊

      刪除
  4. 哈真好,我可以省下一篇了
    說真的我常來這裡,卻不知從何寫起有關於這裡的故事

    有沒交關樹皮帽子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一天完工的帽子,是要送到台北去交貨的
      就等下一次去,再購買了,
      如果有樹皮背心,那就更棒了.
      夏天常去啊,那應該認識很多人囉...
      都蘭是個有趣的地方啊

      刪除
  5. 版主你好 我們名冠藝術館年底將協助文建會在高雄夢時代舉辦站高高看台灣地方文化館展覽
    裡頭有安排都蘭樹皮DIY的活動 故想引用樹皮帽製作照片乙張和您撰寫有關原住民樹皮文化的敘述乙段作為宣傳
    如果可以請給予回覆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