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天空步道 錐麓古道記行(四)




離開錐麓駐在所之後
隨著隊伍的腳步加快.
漸漸進入了本段古道最震懾人心的地帶



偶爾在參天的陰森林間通行



H:742公尺有遺跡“故花蓮港廳巡查班長持館代五郎之碑”
----------------------------------------------------
「走在這條古道上的時候,你會想像自己是日本警察,還是原住民?」
經過持館代五郎殉職碑,走至斷崖駐在所時,我問。
「我沒有想像。你呢?」你躺在落葉地毯上,淡淡地回答。
「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自己是日本警察。」我說。

你無法詳細回顧那段蒼涼的歷史,
只知道這是一條承載不同族群傷痛的道路,
日人以理蕃、軍事理由開闢合歡越嶺道,
動用太魯閣族人修築,從山頂垂降,
逐步敲鑿出1.5人寬的小徑,
這正是一道太魯閣族被征討與奴役的鮮明傷痕。
那些墜落的軀體,崩裂的岩塊,或許都已被溪水帶走,
那些吶喊、咆哮與汗水都已被土壤吸收,
但歷史的印記卻牢固地刻在三角錐東南麓。

駐守此地的日人又何嘗不是軍國主義下的悲劇角色。
離鄉背井長駐異地,獨自面對孤寂與被襲擊的恐懼,
甚至可能因荒謬的侵略而掙扎不已。
因公行走於這條古道時,可能有怎樣的無奈與沈重?
殉職碑哀悼的不僅是族群的恩怨衝突與生命的無辜莫名消逝,
以現今角度來看,它也反控了日本極右派的侵略思想。

在斑駁葉影下,米酒、香柱陪伴著水泥的殉職碑,
你阻止我拍攝,於是我們只默默點頭行禮,
離去後原地只剩一貫的淺淺蟲鳴。.........
引用自:
quaza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PIXNET

------------------------------------------------------
很感人的一段描述話語,
完全道出了當時我向"巡查班長持館代玉郎"默默致意時的心情
那個紀念碑位於一段密林之間.
密生的藤蔓在林木上糾纏扎掙向上,
走過        確實感受到那股極為悲涼的苦悶.



來到斷崖駐在所
隊伍再次小歇一番
無奈寒氣逼人,迫使大家早早上路



此去,大部份時間均是在暴露感極大的斷崖上獨行,
仰望直削而下的斷崖,恍神是因為高度與恐懼交雜.
俯瞰傍溪貼崖而行的中橫公路,
雙眼所及與腳下所踩的古道都是人定勝天的代表,
這些驕傲是由多少家庭多少人的血淚所交織堆疊而成。
而今大地反撲,早已把人定勝天這句金玉良言給狠狠劈碎.




小心翼翼慢步經過




昔日行至大斷崖:〝人人均捫壁蟹行,自始至終不敢交談 〞
站在落差約1200公尺高的錐麓大峭壁斷崖上,
仰望700公尺峭壁,俯看500公尺的深崖,
它真的給我們在視野和心靈上產生極大的震撼!



摒息



凝神


感謝太魯閣國家公園努力,
將這條臺灣極重要的古道修護,讓我們如此容易到達,真心的感謝!

從斷崖駐在所到此段是整個錐麓古道展望最美的地段,
下方的橫貫公路及遠方的層層山疊都是令人驚嘆的美景,
但可也要特別小心,因為山徑狹窄,
且山壁岩石偶爾有突出的情況,
背包過大過高,轉身交會若不小心真的容易發生危險,

再度強調    有懼高症的朋友   實在不宜前往、年幼兒童亦不宜。



你想起那時走在燕子口與九曲洞,
仰望絕壁所勾勒的一線天,
想像錐麓斷崖的高不可測,
瞇著雙眼找尋直逼天空的岩壁上那道淺淺刻痕。
而如今你身處斷崖之中,探頭望著山壁夾峙的河谷,
貪戀它的柔美與磅礡;
抑或站立於轉彎突出處,迎著太平洋颯然襲來的風,
幻想能不辭辛苦抵達那些昂然兀立、直上雲端的山峰。
引用自:
quaza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PIXNET


這段天空步道,遠比下方的舊中橫還要壯觀.

當初這條路的修築,據說嚇跑了許多內地來的工人,
遷居至富士村的太魯閣族人「Lugin」還記得,
工人們將繩子綁在身上,從山頂逐步降下,
一鎚一斧地,鑿出一個可供立足的點後,
再繼續敲鑿或點燃火藥……。

行走在今天的大斷崖上,景致和當年所見可能相差不多,
往下看是500多公尺深的溪谷斷崖,
仰頭向上有著 350公尺高的陡峻絕壁,
相當於170層高樓的大斷崖路段,路寬卻不過1公尺,
最窄處僅30公分,
佇立在山谷風拂拂的斷崖上,將身子微微向前曲伸,
眺望山下中橫公路有如火柴盒小汽車般的車行,
真是一生難得一次的華麗冒險。

引用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u...fe/travel-1.htm



在與肩同宽的天空步道,跪下,
讚嘆這懸空,生長在惡劣環境下的小生命.
它不畏艱困,奮力綻放




參考資料1:

找到一篇錐麓古道文章,很棒的貼切描述,大家看一下
quaza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PIXNET

參考資料2:

錐麓古道:
是「合歡越嶺古道」的東段,從燕子口~荖西溪的慈母橋全長10.3公里,於1915年完工,全線設有巴達岡駐在所、斷崖駐在所、及錐麓駐在所。

歷史往前回溯,近百年前,大正三年(1914年)是日本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任期由1906年~1915年),鐵腕理蕃五年計劃(1910年~1914年)的最後一年,發動了討伐立霧山的太魯閣社蕃,成為五年理蕃中,最後一役,也是最為慘烈的一役–「太魯閣征伐戰」。
佐 久間左馬太親任討伐軍司令,率軍警及附屬工役共二萬多人,兵分二路夾擊立霧山上97社、1600多户,約9600人的太魯閣東賽德克族,此戰役長達74 天,最後雖降服了太魯閣族人。但佐久間左馬太也在此役中,於1914年6日26日巡查時意外跌墜「絲羅荷負幹斷崖」受重傷,從立霧山上用擔躺架,被抬回 來,一年後傷重致亡。
儘管「佐久間左馬太」勇猛強悍,但也敵不過歷史的宿命。

正如日本詩人「西行和尚」的詩句:

在超脫世俗的心裡,
悲哀突然湧上心頭,
只因水鳥從沼澤飛起,
在秋天的夕暮。
諸行無常,盛者必衰,驕縱蠻橫者
來日無多。正如春夜之夢幻,
勇猛强悍者終必滅亡,
宛如風前之塵埃。

走在錐麓古道中,思索著 施叔青女士「風前塵埃」這本巨著,侵略強權者用武力鎮壓人民,但也鎮壓不住人民之心。歷史的時光,百年後,古道重現,走在路上,一點一滴體會出自然的道理「勇猛强悍者終必滅亡,宛如風前之塵埃。」

討伐結束後,在日人在山區中,設立了19個「蕃吏官吏駐在所」48所「隘勇監督所」「7座砲臺」,防太魯閣族人再造反。

同時也分區分段,開山鑿路,從太魯閣口,架「鐵線橋、棧道」從懸崖、絕壁中,一磓一斧地,開鑿出供一人行走的軍備道路。
從花蓮、太魯閣、布洛彎、天祥、卡西寳、關原、合歡山、霧社的「合歡越嶺古道」至1935年全線完工,計費時21年。

這 條穿越高山、飛崖、狹瀑、縱谷的軍事道路。戰事結束後,日人為加强對太魯閣原住民的監控統治,拓寬原有30公分的山徑,修築成90公分寬的理藩道,自此 「合歡越嶺古道」成為部落間往來的道路,最後發展為觀光道,往返旅人絡繹不絕,沿途設有駐在所、番童教育所、療養所、俱樂部……當年盛況可見一般。

以上資料摘自登山補給站safa


相關文章:

天空步道 錐麓古道記行(一)


天空步道 錐麓古道記行(二)


天空步道 錐麓古道記行(三)


天空步道 錐麓古道記行(四)


天空步道 錐麓古道記行(五)


17 則留言:

  1. 架恐怖... :-&

    我會腿軟

    回覆刪除
  2. 那麼高...如果我站在那高的地方肯定抖個不停...
     

    http://tw.myblog.yahoo.com/poklgghy2-2245same/照片整理好嚕

    回覆刪除
  3. Happy New Year!
    Marvelous!

    回覆刪除
  4. 光看照片就讓我心跳加速...有生之年,一定要走一回!!!

    回覆刪除
    回覆
    1. 若真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這古道的壯麗

      試試看地心引力  對  您的心臟夠不夠力 :))

      刪除
  5. 看到這天空歩道,很難想像當初的先進是如何開山鑿壁的?
    走在這條古道上  都應當心懷感恩才是!

    回覆刪除
    回覆
    1. 日治時期,「東台灣勝地宣傳協會」曾經記載,
      當初開路的成員,將身軀用粗繩綑縛,
      從山上如吊瓶似的降落,首先挖掘一隻腳能夠站穩的腳位後,
      再逐漸加以擴大,終於完成此路線的開鑿。

      當時由日本召募來的工人,在目睹千丈絕壁的剎那紛紛逃跑,
      後來由太魯閣人、平埔族人,以及日本警察參與,陸續完成;
      其間因墜落而喪生的事件經常可聞。

      刪除
  6. :|  在燕子口抬頭望,在山壁斷崖中,瞇成一條細線的錐麓古道...
    果然是懼高症者不宜... 我沒懼高症,想像站在斷崖上的感覺,腳不自覺微微發抖了...
    還是看看小張哥的照片就好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剛開始,腳底確實有點發軟.

      不過,時間一拉長,
      就開始跟山羊一樣,把脖子伸出懸崖,
      想認真看看下頭的世界.

      真的好高啊.
      我沒有去過101
      不過我來過錐麓古道. :))

      刪除
  7. 藝高人膽大呀!! =D>  這麼高, 還可以拍出這麼清晰美麗的照片吸引兼嚇唬人, 手都沒抖.
    佩服! 佩服! =D>

    多年前, 我看到報載, 有一位瑞士人走在這古道上, 困住了. 用自己的白內衣揮舞求救.
    無奈古道太高, 誰看的到呀?
    ?天後, 中橫公路上有一位遊客沒事拿望遠鏡往對面山上瞧, 發現有白色影子揮動, 有異狀.
    才通知警察把他救下山來.
    這是我第一次對這條古道的印象.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姐,那崖邊有鐵索可以拉一下
      不會很可怕的啦
      倒是以前,沒有架繩索時,大家用那條道路來進出
      那真的會很恐怖哩.

      幸好地震沒有在我們行走時,搖了起來...

      刪除
  8. 沒有親身走在這斷崖上 , 感受不出它的壯麗與深刻
    那種震撼 ,  小張兄現在還深深映在腦海中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腳底酸酸的...麻麻的.

      wse兄,還沒有來過這兒嗎?
      有機會,真的要早一點來走走

      刪除
  9. 去過101沒什麼了不起,到過錐鹿古道比較酷啦~~~

    回覆刪除
    回覆
    1. 人家本來是要去縱走雪霸聖稜線的呀..... :(( :((

      沒去成.
      幸好還有這一條古道可以小小慰藉一下 :-S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