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0 學甲香 蜈蚣陣
很久之前就想拍蜈蚣陣了,
有數次機會都因太晚得知消息,趕不及準備而作罷,
為什麼對蜈蚣陣那麼有興趣?
也許只為了想重拾兒時記憶,
印象中卅多年前的蜈蚣陣好像是坐在長板凳上
也是由大人們扛著
小孩的面容是畫得十分古趣
但那己經是很稀微的
薄如殘霧一般的模糊影像
一早到了學甲慈濟宮
陣頭早就出發
與台灣虎跟著隊伍疾走
趕了一陣子才追上蜈蚣陣
這時攝影人還不多
我們打算花半天的時間跟著蜈蚣陣走遍大街小巷
仔細觀察這充滿古趣的藝閣(註1)
「學甲香」蜈蚣陣
舉行時間: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舉行「上白礁」,此外每四年舉行刈香活動。
主辦廟宇:學甲鎮後社集和宮
主祀神明:保生大帝、福德正神、中壇元帥
祀神性質:大道公信仰、土地公信仰、太子爺信仰
小朋友的表情很有趣
其實我小時候就住在大馬路旁
經常有廟會的陣頭會經過
再不然就是送上山頭的隊伍
那時候如果我會拍照
現在就真的不得了了
那時總覺得廟會的陣頭很可怕
因為有很多神明會出來繞
而且白臉黑臉高矮都有
等年紀稍大一點
又覺得他們吵鬧
老婆說
她小時候還記得老師上課會特別強調
不准小朋友去參加廟會
因為如果大家都去廟會跟著陣頭繞
就沒有人來上課了
後社集和宮蜈蚣陣為龍頭鳳尾,
蜈蚣棚是以十八塊木板連裝而成,
由一百五 十二人分二班輪流扛抬行走,
上面分坐三十六位小朋友(年齡限七至十歲,體重 三十五公斤以下)
扮演歷史人物
我問了跟隨在一旁的家長
這些大約一二年級的小朋友
是大約一年前就報名參加
而且還要抽簽來決定
他們一早凌晨三點就來集合打面(繪面)
然後一整天到晚上結束繞境
只能坐在這小小的椅凳上
風吹雨淋日曬
所以小朋友大多是強忍著疲累參加
很辛苦的!
本次藝閣劇碼:羅通掃北(註3)
信眾虔誠跪地鑽蜈蚣陣
祈求平安順利
我們也跟著跪倒在馬路上
讓蜈蚣陣從身上經過
一邊祈求平安
一邊拿著相機上上下下盲目亂拍
後來蜈蚣陣走到一半停了下來
我們跪了好久好久
這算是小小的懲罰嗎?
扮神的小朋友
不斷的扔糖果下來
大人小孩皆大歡喜
這一位小朋友
很認真的盯著眼前的糖果
蜈蚣陣到了各庄的宮廟
都會繞著廟宇三圈
然後再往下個庄前去
好不容易有一間二樓的社區中心
趕緊上前去補了兩三個鏡頭
可惜沒有拍到很滿意的畫面
在小村落鑽行
這麼長的隊伍
走起來卻異常的快速
真的跟百足虫一樣敏捷
小時候的氣味
接到糖果的喜悅
接近中午
天氣炎熱
傘花一朵一朵的接著開了
隨行的家長親友們也很辛苦
有些小神明也崩潰了
打頭陣先發的隊伍離開了學甲
往西邊的庄頭邁進
要鑽轎腳的信眾
必須站到大馬路的中央
跪著等候蜈蚣陣
停下來休息時
用兩支鐵棍支撐著
落單的鍾馗
在田裡大步趕路
老伴
這是比較小型的藝閣
也算是蜈蚣陣的一種吧
拍了五六百張相片
都拍蜈蚣陣
後來陣頭經過田野
我小心翼翼的跑到綠豆田中
盡量不去踩到農作物
蹲著等候蜈蚣陣進入鏡頭
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
我知道
我己經找到了我要找尋的那一份遺失的回憶了
也就是文章開頭第一張相片
心滿意足了
才發現我們己經離開學甲鎮上好遠了
太陽好大
頂著高溫走回鎮上
本想下午再拍
結果變天下雨了
也就提前結束了這一次的回憶之旅
註1
蜈蚣陣由來:
目前台灣蜈蚣陣最盛行的區域主要在西南沿海一帶,在學甲區學甲香、佳里區蕭壟香、麻豆區麻豆香、西港區西港香、台南市安南區土城香中固定出現,成為台灣西南五大香科最主要的標誌。相鄰區域部分廟宇舉行醮典、慶典時,偶爾會自行裝閣,或聘請五大香科的蜈蚣陣。
蜈 蚣陣在早期廟會裡,近於藝閣中抬閣的形式,由竹、木材質搭成抬閣,座上由真人裝扮民間傳說或神話人物,由於連結成行,狀似百足之蟲─蜈蚣,遂稱為蜈蚣閣, 而後逐漸演變成具有神聖性質的宗教藝陣。一般由數十塊木板組成,木板間以轉承軸銜接,多數裝上車輪,由人力推動行走,上有極少數仍維持人力扛抬者,如學甲 香。頭尾多數採用蜈蚣頭、蜈蚣尾造型,少數採用龍頭、鳳尾的形式;而金門地區蜈蚣座其龍頭近於舞龍的形式,由一人舞動行走。至於頭尾材質各地不同,或以紙 紮成,或以木材製成。(以上摘自維基百科)
註2
學甲香:
「學甲香」源自於學甲「上白礁」「請水火」的謁祖祭典活動, 主辦廟宇(註21) 是學甲慈濟宮。 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是台灣地區許多保生大帝廟的開基祖廟,也是學甲十 三庄的信仰中心, 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一日(註22) ,慈濟宮循例集結十三庄信眾及角頭 廟宇,前往學甲中洲頭前寮將軍溪畔(昔日學甲地區先民登陸地)舉行「請水」 儀式,以遙祭大陸白礁慈濟宮祖廟,追念先民不畏艱辛,渡海來台開創之精神。
後社集和宮蜈蚣陣為龍頭鳳尾,蜈蚣棚是以十八塊木板連裝而成,由一百五 十二人分二班輪流扛抬行走,上面分坐三十六位小朋友(年齡限七至十歲,體重 三十五公斤以下)扮演歷史人物,主要戲碼有羅通掃北、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 西、隋唐演義、白虎戰青龍、薛剛鬧花燈、郭子儀大戰安南國、狄青押軍衣、五 虎平西、五虎平南、狄青大戰八寶公主、水滸傳、岳飛傳等十三齣戲目,每次出 陣都不相同,全依於神明前「擲笅」結果而定。依照集和宮龍頭鳳尾蜈蚣陣的形 制來看,應該是屬於藝閣中的「龍鳳閣」。
蜈蚣陣身上的龍頭、鳳尾,裝閣時才 取出,活動結束後再保存好。但是,本廟自民國八十年起,因為神明指示,開始 設位奉祀蜈蚣陣的龍頭、鳳尾,並取名為「蜈蚣公」,定壽誕為農曆的六月二十 五日。為此,集和宮還特地請慈濟宮保生大帝降駕,替「蜈蚣公」找源頭,指出 「蜈蚣公」是青龍神轉化,因輔佐保生大帝有功,奉旨冊封為大帝護衛,有鎮煞 驅邪之能力。
參考資料:學甲香 蜈蚣陣
註3:
蜈蚣陣,又稱百足真人陣或蜈蚣閣,通常扮演開路先鋒的角色且具有驅邪逐魔、開路解運的功能~相傳蜈蚣陣是王爺的部將,有一年福建某地居民準備興建廟宇供奉王爺
沒想到動土時驚動了蜈蚣精,地方上從此不得安寧,王爺廟也無法如期完成,王爺盛怒之下,施展法力收服了蜈蚣精,蜈蚣精因此成為王爺的部將,時常代表王爺出巡,後來終於得道升天,成為「百足真人」~
擔 任本次南巡的開路先鋒陣頭是具有120多年歷史的學甲集和宮蜈蚣陣,為龍頭鳳尾,蜈蚣棚是以十八塊木板連裝而成,由一百五十二人分二班輪流扛抬行走,上 面分坐三十六位小朋友,年齡限七至十歲,體重 三十五公斤 以下,所扮演的戲碼人物,主要有羅通掃北、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隋唐演義、白虎戰青龍、薛剛鬧花燈、郭子儀大戰安南國、狄青押軍衣、五虎平西、五虎 平南、狄青大戰八寶公主、水滸傳、岳飛傳等十三齣戲目,每次出陣都不相同,全依於神明前「擲笅」結果而定。
以上資料摘自網站.
感謝分享 :)
回覆刪除我第一次看到、聽到耶, 好興奮您的分享呀!
回覆刪除我改天要去問我媽咪和姊, 看她們知不知, 因為我完全不知呢~
我小時候看到的蜈蚣陣是新營上帝廟的活動,從廟口出來後沿著南昌街前進的陣頭,時間點應該就是最近的玄天上帝生日,吸引人的原因可能是童男童女的化妝和服裝太過超現實,電視上歌仔戲裡扮像的人被高高的抬在街上遊行,這樣的畫面對我們小朋友來說實在震憾,雖然當時不會照相,但也許有把這件事寫在每日日記裡。最近從公視看到今年金門迎城隍的活動介紹,看起來蜈蚣陣也是其中一項相當講究的重頭戲。
回覆刪除今天下午約2點鐘,有蜜蜂一直往透明的塑膠煮麵臺衝,
老闆他們拿著電蚊拍和噴火槍,又殺死了幾隻蜂,
一群蜜蜂就往店裡面飛,也就有隻蜂下達把麵臺當蜂窩的指令,
後面就有一群蜂的傷亡,最後後面不清楚狀況的蜜蜂被鐵臺燙到,
本來被燙到的蜜蜂,繞幾圈也飛的出去,偏偏惡性的開始叮同伴的屍體,
好像認為靠近自己熟悉的同伴氣味,會比較容易逃離災難?!
好比那隻花貓,表明好心在幫我吃老鼠,
不如說是,他因為我身邊有他愛吃的老鼠,他才在我身邊。
也不如說是沒有蜂后,還跟同伴說是演戲,假裝我這桌有女人也沒關係,
心念間,判斷間,成了跟孩子一起傷害倫禮的惡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