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30日 星期六

我看吳嘉寶老師談:尊嚴與屈辱

打從出生開始,攝影就不是個簡單的「東西」。不論從那一個角度來看,它都是身上同時寄生了兩種以上相互矛盾性格的「分裂性有機體」。

    從發明攝影術的源流來看,攝影自始就混合了既是社會性生產工具又是藝術表現媒體的雙重性格。也就是說從社會結構的角度來看,攝影同時具備了既是「刀子」又是「花瓶」的雙重性格。從攝影工程的結構性角度來看,完成一幅平衡的攝影作品不但必須具備妥善控制攝影材料的科技性認知,同時也要具備相當程度的藝術與美學修養。亦即是說,在這裡攝影又同時混合了既需科學邏輯概念又需藝術性想像與創造力的雙重性格。同樣的,從攝影的工具性格的角度來看,攝影既可以攝取現實景況以為真實的複製和現實的代表,但攝影既可以替好人記錄「真現實」,也可能被有心人用來記錄「假現實」來假冒「真現實」,換句話說,攝影雖然是為說「誠實話」 (忠實記錄影像)而出生的「老實人」,但正因為大家都認為攝影是無可懷疑的「老實的代表」,使得它一旦被利用成為說謊的工具時,就要比任何東西都更能騙人。從表現的可能性來看,攝影既可以將外在世界的影像記錄下來供不同時空的他人觀察,也可以把我們內心的感受和想像的幻像藉影像表達出來。也就是說,攝影既可以是我們與外界連繫的「窗戶」也是我們藉以觀照自我的「鏡子」。從溝通與傳播的角度來看,攝影雖然可以將不同時空的現實以切片或累積的方式留置、陳列在 一個時空中,是人類相互溝通的上好工具。但照相機的機械本身卻往往是攝影現場最妨害人與人、或人與自然溝通的阻隔。也就是說照相機既可以是為我們記錄影像,延伸我們的視野、代替我們記憶的「善」物也往往是人們用來任意從他人身上強奪、獵取代表人的尊嚴的肖像的「惡」物。諷刺的是,攝影時唯一被相機阻隔的正是人與人間心靈溝通的最重要媒介--視線。

    攝影這種集各樣矛盾性格於一身的正確分裂特質,固然使得世界更加繽紛多姿,它的「複雜」興「龐大」 卻也使許多不了解攝影全貌的攝影「信徒」長期陷入迷陣而渾然無法自知。這種現象若只發生在個人的身上倒也罷了,如果長期發生在一個地域的社會中,其不良影響就十分堪慮了。翻開臺灣的攝影史料來看,近百年來的臺灣攝影尤其是攝影藝術的發展正可以用最後這幾句話做為最佳寫照。自臺灣脫離日本統治以來,攝影就一直沒有被臺灣的人民或當局正確的看待過。不論是早期的沙龍攝影,或與鄉土文學同時興起的所謂報導攝影,或晚近常見的心象攝影甚至觀念攝影,每一個攝影家對攝影的認知大都離不開「攝影即藝術」的範疇。可以說,對臺灣攝影家或普遍大眾而言,攝影的唯一目的和價值定位就是「記錄或追求真、善、美的事物」,是茶餘飯後修身養性的裝飾品,是生活的「花瓶」。而社會大眾也從來都認為只要是照相機(不論是電視新聞或報紙)照出來的都是「真」的,而且往往越是大眾化的媒體或是越大規模的活動中刊登出來的就越「真」。一般愛好所謂「報導攝影」(註)的年輕人拿著相機遊走在鄉村部落中,見了奇風異俗或符合或能說明自己的「關懷情操」的人與景,則條件反射的舉起相機就拍,此時鏡頭面對的是人?是狗?是石頭?都一概已經被十足的「非洲狩獵心情」等質化而無關緊要.

以上摘自:吳嘉寶談攝影視丘攝影文選十之五:尊嚴與屈辱片段內容

正因為台灣現世的攝影家大都從「獵影」出發,從「把玩操縱」新奇的生活嗜好品為出發點開始自己的攝影人生。所以他們從來不知道、也沒有深刻的去思想、更沒有適當的教育告訴他們,「玩」攝影竟然還需要思考。對他們而言,像「拍照」到底能逼進事物的本質多少?攝影、影像、站在相機後面的自我的本質是什麼?自我和自己所創作的攝影作品與自己生活的社會、歷史應該有什麼樣的關係?視覺影像、文字意像、美術、電影、電視各有什麼特質?這些人類意識傳播媒體相互問的關係是什麼?評定影像良否的價值體系在那裡?視覺元素的幾何結構、視場劇情和這個體系又有什麼關係?‥‥.之類的問題,當然和他是否可以拍好照片沒有關係。不幸的是,這些普遍現象正是台灣攝影文化長期停滯在啟蒙層次的重要原因。攝影與看法

============================================================

要找到ya ma這種風趣的老人不多

  上面的文章是有一回在找尋關曉榮老師〔國境邊埵〕攝影集時,不小心看到的資料,那時有很深的感慨,就把這些文章給收集了起來,有空時,偶爾讀一讀,那時我對攝影的層次,大約僅在於:我懂,我了解.的這一個層級徘徊,直到這一回去了蘭嶼,遇到了某些事,見到了某些人,當實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那些看過的文章,讀過的書,忽然間,全湧現出來了,我今天要講講我所看到的所親身經歷的故事. 

  星期天的早晨,我到ya ma家跟老人家請安,就在傳統屋的涼亭前,我看到了一個陌生的身影,一位瘦高的;中年的,穿著打扮都很專業的,所謂的攝影人,背著攝影背包,手持著單眼相機,在涼亭前面打轉,我們就先叫他a先生好了.  ya ma和i na,剛好在涼亭裡休息著,我不知道a先生有沒有先打過招呼,問能否照相,反正a先生就是,拿起相機直拍,不停的變換角度,拍個不停,好像拍大明星一般,我站在一旁看了一會兒,不知是否應該過去阻止他的無禮.接著他看ya ma並沒有非常責怪他的意思,居然大膽的要求老人家擺出各種姿勢好讓他繼續拍照,並要求ya ma和i na摟在一起照一張,他想要的鏡頭畫面,這樣就算了,還要求老人家:坐過去一點,手再過來一點....,等等的無禮要求, i na不習慣這樣的照相,有點生氣的罵了起來,ya ma則是悶悶的很不高興,但是好客的老人家不好意思直接指責來者是客....於是我就只好過去坐在涼亭中,跟這位a先生交談起來,興沖沖的a,拿了紙筆,要記錄他拍的人事物,先問了:他們兩個的關係.我實在也很沒有好氣,又不得不幫老人家回答,就很隨便講了一些,跟a先生交差了事,結果那位先生還要登記住址,我看他在筆記上記下:銀野xx號.  我實在是笑不出來了,多麼不專業的一個攝影人啊,您連這裡是那裡都搞不清楚,您連在您前面的人是誰,您都不知道,那樣拍出來的相片,難不成是要寄回來給ya ma的嗎?  i na好心請他進入屋內跟我一起吃早飯,老人家沒有在一旁時,我就很不客氣的跟那位a先生講,剛才那種感覺很不好.我把一些自己的看法跟他講,不過看得出來,他是有聽沒有懂,他只曉得,下面街道上的人,都不讓他拍照,只有來到這一戶,老人家才要讓他拍照(結果他一出手,就擾得老人家不高興) 最後,我想跟這種人,實在沒什麼好說的,連坐在一起吃飯都有點食不下厭,看著他的轉個不停的眼神,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要拍些什麼,拍了相片之後,他又能怎麼樣?爽一下嗎?我走了出傳統屋,到涼亭裡,請兩位老人家原諒這一位來自台灣沒有禮貌的攝影人.

joelin兄提供了一段很珍貴的記錄片資料:

在胡台麗1993年(民國82年)拍攝的蘭嶼觀點紀錄片

http://www.sinica.edu.tw/~dlproj/huso/vdhead-a.html

觀光攝影裡可以看到年輕時的ya ma,對鏡頭以母語侃侃而談這些觀光客不禮貌的舉動

ya ma說:『觀光客來到我們的村子,隨意闖入我們的房屋

我個人內心的感受是他們一點禮貌也沒有,不把我們當人看,

應該嚴厲禁止他們的行為,

我們到台灣去有沒有任意闖入台灣人的住宅啊

你說是不是?』

突然間內心一陣自省,誰人才是世俗所謂的"番","未開化","不文明"?

且教大家  "將心比心"  吧  !by-joelin

 

傳說中的A先生,提著人間凶器,快跑前進

 a先生找到了目標,準備下手 

==========================================

第二段故事,從老人家綁繩子開始

在拼板舟比賽的會場,有位老人家在對dadala做最後的檢查,我經過時只有他一人在工作,在沒有打擾到老人家的狀況下,遠遠側拍了一張,我就走到一旁觀看著老人家純熟的技巧

大約不到一分鐘,有六位攝影人,聞風而至,拍照狀況尚能在控制之下

不到一下子,來了七位,越來越多的攝影人,走向了老人家,逼近,包圍!!!

大家越靠越近,我想老人家,心裡一定不大痛快

 

 

  最後部落裡的大哥們走出來,把攝影人請到一旁,希望他們不要打擾到老人家工作;可是台灣來的客人,似乎沒有對這塊土地的一些習俗忌諱作過功課,攝影人對於讓到一旁的事情,沒有辦法接受,於是有位女人開炮了,抓狂的聲音,讓周遭的氣氛有點緊張,她大聲的嚷嚷著:等我回到台灣,一定讓您們好看!!! 坐著遠遠的一個男人,有點看不下去,他大聲跟那個女人講:喂,妳別太過份,過錯本來就在你身上,別這樣罵人,有水準一點!!! 結果那個女人,就轉移目標,邊走邊罵這個多事的男人...切!! ”等我回台灣,就要給你好看”...讓我好害怕喔

第三個故事,則發生在毒蘋果和悟空的身上,請看看他們的親身經歷:這裡不是動物園,

希望要去蘭嶼玩的朋友,都事先做好功課,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謝謝毒蘋果小姐.

第四個故事,是咕咕自己的小時候的不愉快感受:

咕咕2007/07/09 04:37 回應  

聽你們一說:心裡有些舒坦.這個情形從我懂事以來一直存在著~~那種感覺真的很不舒服. 丟石頭確實是真的.我們當地人十起年前都是被那些眼睛長在頭頂上的觀光客看不起.. 以前記得我們在吃飯時.沒經過我們當地人的同意.他們那些有(知識份子)的人.就直接衝進屋子裡頭.滴咕滴咕的說了一些不重聽的話. 一點都不尊重我們...那種感受真的超不爽的. 批評嘲笑的聲音. 看待當地人的眼光. 就像你們說的把我們當籠子裡的動物一樣看待. 說這是什麼鬼地方是人住的嗎? 真的想起來還是有點生氣 . 不管是哪裡人都因該相互尊重. 誰都不願生活在困苦的環境啊. 我們生長在哪裡也不是我們能選擇阿. 什麼樣的環境就怎麼生活.只求溫飽就好了.也都不奢求什麼.  所以希望藉由愛惜蘭嶼的朋友們.傳達(達悟)人的想法~

我想以水牛在”毒蘋果部落格中”的回應,來做這篇文章的 結束!

水牛2007/07/08 23:28 回應
傲慢的都市俗..

城市穿金帶銀的貴婦..

對生命的價值觀

未必比的上...

鄉間溪畔洗衣的村婦

畜生看事情當然是畜生的視角..

註:「報導攝影」一詞報導攝影在台灣

在這裡必須先做說明的是:在台灣,一般人口語上通稱的「報導攝影」一詞,是極為廣義而定義模糊的。它通常被用來泛指取材於社會間的一切人文風景(因此在台灣也間或有人使用定義更加含混的「人文攝影」一詞)的系列性攝影作品。台灣的「報導攝影」,不但包括了:攝影者以旁觀、目擊、即興或獵奇心態,所拍攝的新聞攝影(photojournalism)、街頭攝影(street photography)、抓拍(snapshot, 早年台灣曾有人譯為「快照」)、寫實攝影(realism photography
,源自日本攝影學術界的用語),同時也包括了:對攝影者的攝影動機與工作方法,有比較嚴肅要求的報導攝影(reportage photography)、關懷攝影(concerned photography)、圖片故事(photo essay、photo story)。當然,對影像所呈現被攝對象或主題全貌的敘事結構的完整性,要求更加嚴格的報告攝影(或稱紀錄攝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或者,影像的敘事結構雖然鬆散,但系列圖像的前後脈絡間所呈現的整體結構,卻往往更能精確指陳議題本質所在,並且呈現作者觀點的社會風景攝影(social landscape photography),也都在台灣一般口語的「報導攝影」一詞的意涵之內。

註2: 關曉榮老師的蘭嶼報告

國境邊陲.蘭嶼(GA0015):造舟
攝影 ,關曉榮/著,時報文化,出版日期:1991/05/30

尊嚴與屈辱(GA0017):國境邊陲.蘭嶼1987
攝影 ,關曉榮/著,時報文化,出版日期:1994/09/20

國境邊陲.蘭嶼(GA0016):主屋重建
攝影 ,關曉榮/著,時報文化,出版日期:1992/07/15

再現他者與反思自我的焦慮──關曉榮的蘭嶼攝影

http://www.sancf.org.tw/2002/2002_008.htm

http://highschool.idv.tw/pilot/p_gallery/p_g_003_02.php

吳佳寶視丘攝影文選十之五:尊嚴與屈辱

http://old.photosharp.com.tw/discussion/Wu/wu-5.htm

以關曉榮蘭嶼攝影為例

http://www.ncku.edu.tw/~acadserv/abroad/94q2-21a.pdf

都是人間的面貌 - 關曉榮

http://www.ren-jian.com/(01)RJBC/05/05-03-B1.html

八○年代的凝聚與關懷- 關曉榮

http://www.phototaiwan.com.tw/photo/04/001/06.php

初探影像與原住民族

http://www.kavalan.org.tw/blog/?p=2

.................................

這三本書是很重要的報告紀實攝影的教材. 希望有重新再版機會或是三本集結成一本的再版機會上市. 應該還是有人會買的. 因為它是時報文化出版裡頭很重要的經典書籍. 絕版是很可惜的.

 


 

37 則留言:

  1. 嗯嗯
    最近也是思考什麼是攝影~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小魚您好,好久不見了,
      您如果有想出來,記得要告訴我喔

      刪除
  2. 我想了很久很久,
    人手一台數位相機,都可以說自己是自由式的攝影師。
    攝影已經普遍化了~
    我也不解ˊˋ
     

    回覆刪除
  3. 數位相機,尤其是單眼數位相機普及之後,類似這樣侵略性的攝影暴力更是屢見不鮮,真不知道這位a先生如此的不禮貌,而且還請老人家擺動作給他拍的舉動,對他來說是不是一種理所當然的行為了,如真是所謂的理所當然,那還真為這位先生感到惋惜,不知道這些拍回去的照片帶給他的是什麼樣的成就感,看到的人不就等於聽他在說謊嗎?認為到了蘭嶼可以這樣拍,然後往後的衝突繼續的發生,這是一種透過影像傳遞的事實扭曲,實在不是一個好的示範,影像紀錄千萬別忘了社會道義阿!不然就會淪為那種令人厭惡很久的媒體現象

    回覆刪除
    回覆
    1. 老師說得好,如果單純的側拍,我覺得在不打擾被攝者的前題之下,
      這種獵影的心態,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大家都是攝影人而不是聖人,
      但最好在拍攝前,先經得主人同意,因為有些老人家是不喜歡靈魂被拍走的,
      若真不同意,那就不要硬拍,那是一種侵犯人權的強迫行為,很容易引起衝突.
      那天a先生,把老人家當靜物一般擺設,用相機當素描工具,我個人覺得他超遜的,本想把相機拿起來,也來"強姦"他一下,不過最後我還是做不下去.....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在涼亭上被他拍了,己經不是很高興了,幹嘛又去做相同沒有品味的事情呢?後來在拼板舟比賽的會場,我有拍下他的背影來作紀念.畢竟,他也算是我的老師啊,教導了一些負面的案例,讓我在手拿起相機時,更謹慎小心.

      刪除
  4. :( 怎摸會有這種自以為是的遊客阿?
    他以為是去九族文化村是嗎?太不尊重人了吧? :(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真的很沒有禮貌,阿榮來蘭嶼,可別亂亂照喔,
      我幫您準備一條丁字褲給您穿上,讓大家來照相,一人收100元

      刪除
  5. 謝謝Hiker的建議,設身處地的為被拍攝者著想,是每一個手持相機的人應注意的事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想不必要的衝突應該可以減至最低
    我也覺得攝影除了學習技術之外,也應該多學一點規範及禮貌.
    一次完美的拍攝活動,不僅讓自己的作品加分,更能讓自己的心靈昇華,得到的喜悅及感動,不是一張美麗的相片所可以相抵的.謝謝您從國外給我的建議. :">

    回覆刪除
  6. ;) 放心啦!我是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哩!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那些自以為是的台灣人,在過年過節的時候突然湧入一堆人來家裡東拍西拍的?他們會很爽嗎? :-/

    我總覺得現在的原住民慶典似乎被攝影遊客當作一種表演?可是在達悟的想法裡,那是他們的慶典儀式阿!跑來拍這拍那的要做啥?
    看看那些人的嘴臉?真是不尊重人阿! :(

    不如像小張哥哥一樣,假裝拍慶典,其實都在拍辣妹! :))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前參加蘭嶼各部落的豐年祭,我有看過一些當年的文史資料,
      上頭記載著,"要拍照,請交300元,交了錢,就可以隨便高興拍任何鏡頭",
      沒有交錢的,請認真欣賞,但不可用機器來攝錄畫面,違者沒收代管機器.
      如果拍攝會帶來任何不必要的衝突,而您又非照不可,我讚成拍照者付費,
      有交錢的人,您大可放心拍照,所交的錢,就統由活動單位去發給參予活動的人們
      這樣兩者都得到了益利,而且沒有衝突,也算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我之前飛魚祭,曾應捕魚的族人要求,花過一點錢,讓老人家同意拍攝某些畫面,
      我付出一些費用,讓自己在很安心的狀況下拍攝自己想要的鏡頭,
      而且很尊敬的跟所有想拍攝的老人家打招呼,敬煙,這些長輩很樂意的讓我全程拍
      那是一個很棒的經驗,還可以同時請教很多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辣妹沒有那麼好拍,好嗎?您想太多了,要拍辣妹,要用大炮才夠

      刪除
  7. 現代農夫-Peter2007年7月2日 上午11:14

    如果用眼睛看是一種「框」,用心去體會就是一種「寬」。  by   柯鍚杰
    讓我們為他們的心祈禱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好棒的一句話,我會牢牢記下來的. =D>

      刪除
  8. 如此簡單的【尊重】兩字!為何還會有人不懂呢!
    另外我一直認為懂、搞藝術的人~都具有同理心的特質~看來並非如此!
    (他怎麼不想想~自己是不情願被攝者時的感覺是怎樣呢)!
    我不懂攝影~~但我認為拍攝出來的照片~~不外乎就是想與人分享拍攝當時的感動~
    這時拍攝者一定要把自己變渺小~被拍攝者的人、事、物放大後,才能從中感受意境之美~
    這是我個人的感覺~~~~~~~~~~~~~~~~~~~~~~~~~~~~~~~~~~~~~~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用全身每一個細胞去感受,去了解這個世界,把我們的心充實,
      它才能在我們的眼睛透過觀景窗觀看時,給予我們最大的回饋.~柯錫杰
      缺乏尊重的鏡頭,我想拍出來的,一定不會是最好的作品.
      其實我覺得民宿的主人,也可以擔任這方面的教育工作,教導旅客尊重.
      尊重當地的文化,風土,人情,動植物,特別是在擔任導遊之際,更可以實地講清楚.
      大家一同來努力推動吧.

      刪除
  9. 一定要把這件事散播到每個世界的角落~~((要先懂得愛自己~才可以愛別人)不管走到那裡都要((尊重))

    每個不同文化的人~

    回覆刪除
  10. 在胡台麗1993年(民國82年)拍攝的蘭嶼觀點紀錄片
    http://www.sinica.edu.tw/~dlproj/huso/vdhead-a.html
    觀光攝影裡可以看到年輕時的ya ma,對鏡頭以母語侃侃而談這些觀光客不禮貌的舉動
    ya ma說:『觀光客來到我們的村子,隨意闖入我們的房屋
    我個人內心的感受是他們一點禮貌也沒有,不把我們當人看,
    應該嚴厲禁止他們的行為,
    我們到台灣去有沒有任意闖入台灣人的住宅啊
    你說是不是?』
    突然間內心一陣自省,誰人才是世俗所謂的"番","未開化","不文明"?
    且教大家  "將心比心"  吧  !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joelin兄,提供這麼好的資料給我,
      我能把您的這段話,加入文章中嗎???先感謝您了

      刪除
  11. 可能記錄片拍攝手法上就是要有主客關係,
    誰是記錄片的要記錄的標的物
    主導的拍攝者只是旁觀的引言人角色
    雖然這部影片一再得獎
    最近重看,我還是覺得也一樣是那種『外人看蘭嶼』那種局外人的感覺ㄟ
    ----------------------------
    「蘭嶼觀點」影片再度得獎 民族所研究員胡台麗女士製作導演的紀錄片「蘭嶼觀點」,榮獲 美國芝加哥國際影展紀錄片「藝術與人文類」銀牌獎。參與本片策 劃與演出的蘭嶼雅美族人施努來(夏曼、藍波安)代表出席領獎。 該片同時也入選德國國際生態電影展、日本環境電影展及夏威夷國 際影展。

    回覆刪除
  12. 另一部紀錄片,我也很想看,
    要問問蘭嶼.阿嵐他的家裡有嗎?
    主角是他的父親ㄟ.....
    片名:下午飯的菜
    作者:黃祈貿
    年份:1996
    片長:31分鐘
    影片簡介:
    如果要吃魚,我們就到門前的海裡遊兩圈;如果要吃飯,我們就到田裡挖幾個地瓜。生活應該就是這樣……
    參展與得獎記錄
    1997年優良地方文化錄紀影帶 優等獎
    作者的話
    這是從我第一次也是第一卷拍攝雅美的毛帶中剪出來的第一個很簡單的片子。
    作者簡介
    黃祈貿(Huang Chi-mao)
    1969.5.1生。台灣嘉義市人。
    作品有1997年「下午飯的菜」、1997年「迎接飛魚的到來」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下午飯的菜,我每次去蘭嶼跟著ya ma到處去找下午飯的菜
      所以阿貿記錄的,我大致上可以心領神會.因為自己也有相的經驗.
      只是之前的年代,也許會有更多我們這代年輕人看不到的精神.
      上山找飯,下海找菜.

      刪除
  13. 2004第三次去蘭嶼,在ya ma的高屋擺著阿貿借放的塑膠獨木舟
    從ya ma口中小貿、小貿...好像跟這位漢族年輕人很熟,很親近
    ya ma也說小貿有幫他拍電影(後來知道是紀錄片),
    電影『等待飛魚』也看到有ya ma集i na的精湛演出
    我曾到氣象站找過阿貿,剛好他休假回台灣(氣象站工作做一個月,休一個月真爽)
    我第一次去蘭嶼時在氣象站,巧遇到校外教學的東清張老師(好像是布農族),
    她也拍紀錄片,後來在網路上知道他們都是"全景"培訓的人才
    阿貿透過email聯絡過沒有回應就作罷了!

    回覆刪除
  14. 小張兄
    您有聖方濟的這種悲天憫人的偉大胸懷哦!

    天主! 使我成為你和平的使者:
    那裡有仇恨,讓我去廣施友愛,
    那裡有侮辱,讓我去散播寬赦;
    讓我把信心給疑慮的人,
    把希望給沮喪的人;
    讓我成為驅逐黑暗的光明, 化除痛苦的喜樂。
    天主! 求你教我:
    寧安慰人,不圖人安慰;
    寧了解人,不求人了解;
    寧愛人, 不計人愛!
    使我深信:
    給與了才有收獲,
    原諒了才蒙寬赦,
    犧牲到死才得永生!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那有那麼偉大,我只是一個好管閒事的渾人罷了.

      刪除
  15. http://libangbang.myweb.hinet.net/9sell.htm
    蘭嶼之父--紀守常神父  si-sasagazo,我已經買了六本幫助協會,找機會贈送給有可能喜歡達悟文化的人
    論文集我只買一本,不過今天會再電話加訂,內容比較深入,是在地的耆老訪談精華。
    ya ma的專題是他談這位如父如兄的紀神父。
    小張兄,你跟我這麼有緣,就讓我送吧!別客氣啦!

    回覆刪除
    回覆
    1. 紀守常神父,是在民國五十九年,在我們家鄉因車禍往生的.

      1970年3月10日紀守常神父車禍死亡,雅美(達悟)聞訊;痛哭失聲、悲傷萬分。無怪乎,紀守常神父被雅美(達悟)冠譽【蘭嶼之父】。

      我有請託朋友去當地天主堂查尋過資料,可惜現任的神父已經記不起來了
      謝謝joelin兄,我的書多是自已買的,真的感謝您. :>

      刪除
  16. 看了很難過...他們應該要多多學習尊重!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最可憐的人,是忘了什麼叫做”尊重 ”的人啊...

      刪除
  17. 哈囉,老張好
    兩年前初訪蘭嶼到兩年後再造訪蘭嶼,因為這緣故讓我想到了你,也好久沒再到你BLOG走走晃晃了
    同樣都是感覺很久很久...............

    看了每一篇的蘭嶼生活記事,當看到這篇時,有點嚇到想說...吳嘉寶?是我曾經修過他課的吳嘉寶老師嘛??
    沒想到電腦居然熊熊給我當機,好不容易看到了文章,沒想到居然真的是吳嘉寶老師呢!!!~~
    小張涉獵的範圍真廣阿!!!

    我覺得攝影者與被攝者兩者間有好的火花,攝影者的有心與尊重,都能拍出最動人的作品

    回覆刪除
    回覆
    1. ida您好,好久好久不見了 :>
      您的運氣真好,可以讓名師指點.
      真讓人羨慕極了.
      一個觀念好的老師,可是會讓人終身受益的.

      蘭嶼,真的叫人難以忘懷吧. :))
      在某方面來講,蘭嶼的好朋友,也都是我們的好老師呢.
      有機會要回去看看老朋友喔

      刪除
  18. 我的老天爺阿~~看了我PO的第一篇文
    我居然把您的尊稱變成了"老張"
    ㄚ阿阿~~~I am sorry~~~ :">


    每次經過台南,總是想回到家專去吃附近的早餐、便當........好呷又便宜,難忘的很

    回覆刪除
  19. 尊嚴與屈辱.............
    在當地一個人長時間生活,被質疑拍攝動機到接受,.......
    不僅要受朋友的二/三兒子所嗆聲,.......還要忍受鄰居的對於我給朋友帶來的觀光收益....只能說"受盡屈辱".
    所幸,八月開始上班,跟之前工作類似.屬科技產業.
    正好用這段時間離開島上,以免讓我掉入不滿情緒.
    ===========================================================
    其實在傳統地下屋裡,看太多類似事情,只是一開始我會制止或教育.
    真的一些人攝影人不是很好,偷偷用盲拍方式,當我是傻瓜.......請他自愛些,不要欺負老人家!才趕快離去.

    回覆刪除
  20. 今年野銀村的划船比賽倒是一些還不錯優質旅人,享受著那划船人的力與美,
    更重要的是那體驗划大船,這些事情才讓人真正感動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錯失了這次機會,好可惜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