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神明繞境保平安(下)

  神明繞境的陣頭是台灣民間廟會喜慶中不可或缺的民俗曲藝之一,在社會急速變更的衝擊下,儘管它已逐漸從現在這一代人們的生活中褪色,但看到這項傳統民俗,就能令人重新勾起親切童年記憶。

  陣頭分為文陣和武陣,文陣有車鼓、桃花過渡、牛犁、布馬、踩腳蹻、大鼓陣、病囝歌、十八摸等;武陣有宋江陣、八家將、獅陣、龍陣、七爺八爺等。這一回跟隨繞境的陣頭多為武陣.

官將首

  官將首原名「八將首」,意謂是家將的首領,相當於陰界中的刑警。據說台灣地區的官將首是源自台北新莊地藏王庵,最初只有增損二將軍,是專屬於新莊地藏王菩薩的駕前護衛。相傳增損二將軍原是為害人間的妖魔,後被地藏王菩薩懾服後,成為地藏王菩薩的護法將軍。二位將軍可視察人間善惡,增將軍遇善人則增加其壽命,損將軍遇惡人則減損其壽命。後來演變成陣頭表演性質的民俗藝陣。官將首過去僅於新竹以北的廟會中出現,由北向南蔓延,成為各地迎神廟會常見的陣頭。

  官將首一般都是掌管刑法的神祇,如城隍爺、東嶽大帝、青山王…等神明的護衛,是陰兵陰將的領軍,且具有護衛主神和驅鬼逐疫的職責。

  頭戴二郎盔的官將首,面部裝飾有假眉、長鬢及獠牙,顯示其凶惡貌。服裝以古代將軍形象設計,分肩甲、衣甲及裙甲,常用龍紋裝飾,有的則以布袋戲服飾為藍本;著草鞋且先套上取材自傳統戲劇的腳套。

  出巡時,由信眾畫上臉譜,手持各種刑具來扮演。其組成人數三至九人不等,其中以五人最為常見。青面獠牙的官將首,基本三人組織為首者是損將軍,手持三叉尖槍,左右是一化為二的增將軍,手中分別持火籤及虎牌;若五人成陣,則再加入持葫蘆的白鶴童子及虎頭鍘。也有認為為首者居中央,手持三叉尖槍及令旗,左右則分別為增損二將軍,增將軍手拿火籤和枷鎖,損將軍手則拿虎牌及手銬。

  官將出陣前必須先由法師淨身,並請神護身,之後由損將軍向陰陽司領取令旗,增損二將軍進行三進三出之點兵閱將儀式,方可過火出巡。結束後,過火入廟進行三進三出的點將收軍儀式,並將令旗繳回,退神後即可散隊,此即官將首出兵收兵儀式。在陣式上,除點兵閱將的三進三出外,官將首拜廟時,持三叉尖槍者將槍豎立直舉,左右增損將軍則走官將首使用的「三步贊」步法表示敬意。

  官將首與八家將常讓人分辨不清,基本上八家將與官將首都是「屬陰」的陣頭,也都具有捉捕惡鬼的責任,但動作上,卻有很大差異。八家將的動作陰柔,但官將首卻偏向陽剛;官將首是嘴露尖牙、並貼有鬢毛,其臉譜並沒特定;八家將沒有獠牙、鬚毛,但臉譜卻都是有特定的樣式。另外手執武器也不同,八家將拿羽扇、戒棍、令牌…等;官將首所拿則是三叉尖槍、虎牌、手銬與火籤…等。所以八家將與官將首雖都被歸類為家將,但卻是不同的陣頭。

以上資料摘自:台灣民俗文化研究室之官將首篇

  八家將是七爺、八爺、甘將軍、柳將軍、及四季神,所組合的神奇隊伍。它之性質屬於神的扈從,尤其在地藏王、王爺、千歲的台前,更少不了他們,每當王爺出巡,他們就走在轎前,走起路來威風凜凜。他們也有三名隨從,一是司雜役的小鬼,兩位是文武判官。

       他們每一出動,舞步特殊,一搖二擺的之字步伐,他們臉部抹彩,引人注目。據說,他們一經抹彩,就不能說話,不可吃葷,具有拔邪的威力,民間帶請他們去拔邪。扮演八家將的十二位的青少年,是在照規距出發前七天吃素,並且在神案下連睡了三個晚上。巡夜的八家將必需口咬橫針禁止說話,此外在臉譜和出巡的動作上,與白天出去皆有不同,吃東西和喝水則必須由他人餵食。

       八家將出巡一般有夜巡、送王船、請水、開廟門,押棺(護送棺材)等,不過其中最重要的儀式是夜巡一項。

  八家將出巡時前面是由文、武差帶路,文差稱為陳將軍,手持王令表示出巡有據;由劉將軍擔任的武差則手持令旗,旗上標有壇號代表各館或壇,其餘依次為甘爺、柳爺、范謝二將軍,四季則分別是春、夏、秋、冬,分別手持花藍、火盆、金瓜槌、蛇具等不同器具,負責協助審理犯人工作,最後則是文官手持生死簿隨時查閱,武官手持九層金鞭負責執刑。 

       夜巡是八家將相當重要的傳統活動,是在每年陰曆七月的鬼月結東後,巡夜押回留在人世間的好兄弟,有若陰間的警察出動出巡查。晚上七時半出動在轄區內巡夜,前面並且由二位矮小者提照路,隨同陪行者並且以貼符的雨傘遮蓋隨行,以示避邪。八家將其實分為文將、武將兩種,他們則為文將,又稱為「什家將」,較著重於步法的操練演出和儀式的傳達。

       而扮演八家的青少年,一般都是徵求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在神明前以擲筊的方式決定人選,被選中青少年必須在演出七天前吃素,並且不可以有不淨的行為,否則會遭到神明的處罰。

以上陣頭資料摘自:南瀛陣頭電子書,由鹽水國中張素琴老師,劉育菁老師編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